•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诗词文赋

    李白说杜甫太瘦生、作诗苦,南宋人说他讥嘲杜甫,有道理吗?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051次  |  更新时间:2020-04-07 11:56:47

    前言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笑话”杜甫,说其“太瘦生”,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源自于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诗,题目为《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瘦生,是什么意思?欧阳修有解释。

    至于李白是不是笑话杜甫,又因何而笑话杜甫,后来的诗评家也多有论述,我们看看谁讲得更有道理。

    一、太瘦生,是一句大白话

    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其《六一诗话》中这样解释太瘦生:

    李白《戏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太瘦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麽生”、“何似生”之类是也。

    太瘦生,就是“太瘦”的意思。生,是一个语气助词,欧阳修还举例说,类似于“作麽生”、“何似生”等民间得大白话。

    这种大白话在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中比比皆是:

    昔有一秀才,作无鬼论,论成有一鬼叱曰:“争柰我何!”意作么生?”  师以手斫额曰:“何似生?”曰:“祇如五祖以手作鹁鸠觜,曰:“谷呱呱。”又且如何?”

    李白用白话入诗,有点像开玩笑:小杜您怎么搞得这么瘦呀,应该是以前作诗太辛苦了吧。

    这首诗的题目是《戏赠杜甫》,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长者,李白跟自己的这位“小”兄弟开开玩笑并不过分。

    不过,李白为何说开这个玩笑呢?所谓的杜甫作诗苦,是不是话中有话呢?

    我们看看后人是怎么分析的。

    二、李白与杜甫相互讥嘲?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中,关于李白和杜甫作诗风格的不同,写过这样一段话:

    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二公盖亦互相讥嘲,太白赠子美云:“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苦之一辞,讥其困雕镌也。子美寄太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细之一字,讥其欠缜密也。《鹤林玉露》

    罗大经大概意思是,李白作诗,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一斗百篇,援笔立成。

    杜甫作诗,则慢工出细活: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于是李白和杜甫相互之间赠诗,就对方作诗的风格互相开玩笑(讥嘲)。杜甫作诗要和李白“重与细论文”,说李白作诗太粗线条,虽然潇洒,却失之“缜密”。李白说杜甫太廋生、作诗苦,是说杜甫作诗他过于“雕镌”,把自己搞得太累。

    杜甫作诗,一字不苟,改罢长吟。 长吟是为了发现音韵上的缺点,一字不苟,即一个字也不肯放过,这个字可能是意义上不合适,也有可能在听觉上(音韵)不合适。

    因为杜甫太追求完美,所以李白说他作诗苦。

    更早一点的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李白说杜甫作诗苦,是“讥其太愁肝肾也”:

    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杜集中言李白诗处甚多,如“李白一斗诗百篇”,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之句,似讥其太俊快。李白论杜甫,则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似讥其太愁肝肾也。

    杜牧也说:“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这种愁苦似乎是指诗文中的情感表达,不过,也有不同的认识。

    我们看看下面孟棨的说法。

    三、格律之争?

    罗大经说李白认为杜甫“困雕镌”,葛立方认为李白说杜甫“太愁肝肾也”,这两种是不同的认识,前者说杜甫作诗太雕琢,后者说杜甫诗歌中的情感太愁苦。

    唐朝孟棨则有另一种阐释,他在《 本事诗· 高逸 》中这样说:

    (李白)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

    孟棨说李白批评初唐人作诗,有两个毛病。首先,延续了梁朝和陈朝以来“艳薄”的毛病,这是指内容上的缺陷。

    其次,还有齐梁永明体诗人沈约(沈休文)等人,注重声律的毛病。如今恢复古人之风,非我李白莫属了。

    孟棨接着说,所以陈子昂和李白的诗集中,格律诗非常少。李白曾经说,作诗如果有寄托、含蓄、意蕴深远微,五言诗不如四言,七言更不如五言了。何况还拘泥于格律要求呢?

    大家知道,从齐梁开始,格律诗诞生,一直到初唐体制健全。唐高宗时期,格律诗还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中,所以诗人作诗必然要学会作格律诗。

    而七言诗也在唐朝伴随着格律诗的健全走向了顶峰,其中杜甫的贡献不可磨灭。

    李白和陈子昂举起复古的大旗,作了很多优秀的古体诗(非格律诗),因此李白对于杜甫在格律诗上过于执着提出了一点异议,所以笑话杜甫“作诗苦”。

    结束语

    韩愈曾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于中唐人对于李白和杜甫的争议,韩愈嗤之以鼻,还写到: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中的两座丰碑,二人惺惺相惜,相互尊重。李白写《戏赠杜甫》时大于在公元746年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遇。

    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不仅当时默默无闻,即使去世以后也名声不显。 李白给杜甫写诗, 是大哥对于小弟的善意调侃。

    作者未必是,读者未必不是,后人对于二人诗歌往来的解读,就见仁见智吧。

    @老街味道

    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好?

    西湖歌舞几时休,作诗易收复中原太难,诗人冤枉了南宋皇帝吗?

    抗新冠疫情,为英雄加油,河南洞林书画研究院电子书画展
    上联:团扇只堪题往事, 如何对下联
    相关动态
    诗仙李白动起情来整个盛唐都比不过,读过这首诗,无人不相思成疾雨后李清照向新婚丈夫求欢,写下一首撩人宋词,句句都在诉说相思唐朝诗僧在山家做客时,在墙壁上题写的一首小诗,美得犹如一幅画杜甫的绝望之旅与“理想型人格”2025数字文旅赛道作品展播|“如梦令 4.0”古诗文大数据挖掘平台诗承古今 雅聚宣南!2025“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开幕辛弃疾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金戈铁马的他,字迹竟然这么秀气!辛弃疾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金戈铁马的他,字迹竟然这么秀气!清明梨花飘(邱禄生)宋代诗人的一首小诗,意境优美,宛如一幅山水画,读后令人难忘!古诗词里的清明,AI画出来了!李清照最空灵的一首词,掷地有声,如同细雨洒向读者的心田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