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优雅与雄阔——吴冠中与周韶华的绘画浅析

    信息来源:艺术国际  |  阅读次数:2046次  |  更新时间:2017-03-06 10:09:12

       回望20世纪中国美术史,吴冠中与周韶华两位先生以其在中国画之现代革新历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成为后学者不可回避的两座高峰。时至今日,吴冠中之“绘画的形式美”、“笔墨等于零”,周韶华之“全方位关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仍然如大道洪钟,在当下中国画的集体创作实践中振聋发聩,为中国画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具有指向性的探索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论。

        作为中国美术界的扛鼎砥柱,两位先生的艺术创作因社会时代的重叠互有交叉,因生存体验的差异又大相径庭。二者之绘画,皆偏爱风景题材,吴冠中笔下景致宛若江南淑女,温润隽美,婉约优雅。早年间的留法学艺,为其日后的创作拓展了视域,法国印象派对自然物象的生动描绘在吴冠中的绘画中得以延续,敏感于生活周遭的隐秘魅力,在对景写生中体察庸常之物的非凡之美,将微小的生命勃发放大,来照亮时代的黯淡,其造型对象往往呈现出对实物的半抽象提炼,形成清新舒朗且暖意弥散的独特美感。回国后,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赋予了他更多的灵感,毛笔的柔软绵劲,水墨的氤氲叠染,敷色的含蓄淡雅,被他重新演化糅敛为一种独特的东方诗学的浪漫气质,置入其作品之中,朴素中见格调。对于传统绘画“留白”的运用,吴冠中亦情有独钟,或零星穿插于疏密有致的线条,或大体量布陈在画面视觉中心,以空白为载体来凸显强化描绘对象所延伸的余味,以简约的空间结构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秘浮想。



    周韶华《昆仑余脉》144*365cm,纸本水墨,2004年作 



    周韶华《肃穆的魂灵》96*90cm,纸本水墨,2006年作 

        周韶华笔下气象更似北国硬汉,纵横捭阖,浑厚雄阔。其气度和胸襟之大,实已超越常人甚多,观之画作便可得窥一二。其风景往往不做具象描绘,不似人间烟火,而直指浩瀚宇宙的鸿蒙混沌,与远古的天地沟通,他着迷于对大道本源的探求,试图以个体渺小的能量去感应世间万象的运转轨迹,从中获得神性的启示与指引。其笔下的恢弘意象,实际上是问道溯源的心灵投影,亦是神游物外的激荡体悟,放笔直取,无所羁畔,甚至有一股凌驾于“大写意”之上的极致张力和浓烈到无法化开的汹涌情绪。读其作品,如饮老酒,若浅尝辄止,则平淡清寡,无甚滋味,非得海碗尽干,方觉醇厚酣畅,热血沸腾。他“横向移植”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和结构,却不以古典写实取胜;“隔代遗传”中国绘画的骨力、墨韵和章法,亦不蹈文人之笔墨游戏。而是在融贯中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语境,以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的非凡襟怀,去感知“天地之大美”,从题材、语言、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关照”,进而开创了一种新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崇高、深远而不乏豁达超脱,雄浑、苍茫而不失盎然生机。 



    吴冠中《点线迎春》73*54cm,纸本水墨, 1996年作 

        从西方到中国,从写生到表现,从表现到抽象,吴冠中以个人的独特审美视角将“形式美”推向了极端。他主张形式的美感可脱离于内容而独立存在,由线条、颜色、体积之间的某种关系构成的没有利害感的形式,其本身可以获得集体意识的共鸣。这一论断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掀起轩然大波,各种批评之声蜂拥而至,然而,吴冠中就是在这样的控诉斥责中,顶住了整个时代的舆论压力,并以个人的艺术创作为反击手段,回应了质疑和嘲讽。他将点、线、面、色、空间通过种种形式法则(如对称、参差、张弛、开合、起伏、疏密等)串联起来,在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里把构成形式的诸要素进行核对、比较、观察,从而发现了最能引发观看对象心理愉悦的组合结构,这种审美愉悦的发生仅仅是依靠作品内部的结构和整体呈现出的状态而生成。几何图形、质地肌理、空间布局、色彩组织一一被其独立为感知对象,赋予了它们自由的言说功效。“形式”作为一种媒介,其自身的物质美感通过吴冠中的深入研究,最终孕育出“吴氏风景”的脱俗魅力。

        如果把吴冠中作为“形式派美学”的代表人物,那么周韶华则是“移情派美学”的领袖翘楚。此处所讲的“移情”不同于文人画孤芳自赏式的借物抒怀,囿于个人体验而聊以自娱。周韶华的“移情”显露为一种普世价值的情感灌注,他将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黄河长江等图腾物象引入作品,一方面是对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的警惕和忧虑;另一方面则是对本土集体意识的召唤和呐喊,他以极具气势的绘画语言歌颂大美河山、远古神话、劳作群众以及浩瀚宇宙,为之倾注积极强劲的主观情感,实是其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责任使然,希望借由作品与观者产生交感,来打开斑斓色相背后的众妙之门,从而将文化复兴的人文期许传递给大众。此外,周韶华的“移情”还体现在对自我觉知能力的超感官体认之中,其作品通过对客观对象表层形式的剥离,不被外物所累,不受形骸所拘,呈现出一种意象化的心灵图像。他将以朴素的力量沟通和领悟“大美不言”的精神本质,进入到某种微妙玄通的深层境界,使自我之生命不再困于生理官能的局限,而获得超越感觉世界的心性自由。

        仅从地域而言,吴冠中和周韶华并称“北吴与南周”,但就艺术风格而言,二者恰恰相反,应该是“北周与南吴”。可面对艺术,我们要记得的是,这两位老人带给时代的共同之处:独立不羁、立排他议的全新艺术创造,这种精神才是这个民族最珍贵的,它超越地域界限。


    作者:贾廷峰

    新春之际去北京画院美术馆看齐白石展览:“何要浮云”
    邱振中与沈金波:书法未来以及绘画时代的到来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