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兰州非遗传承人张文军: 一丝不苟 延伸书画生命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109次  |  更新时间:2016-03-18 14:57:14




    裁剪裱糊画作

      从书画装裱到古籍修复再到档案修复,装裱匠人的工作犹如绿叶陪衬红花,默默无闻延伸着书画的艺术生命。无论是枯木逢春般的修复,还是一丝不苟的书画装裱,装裱匠人用纯手工技艺,延伸了书画古籍的生命。

      张文军就是这样一位传承人,他不仅是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文物文献修复师,更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装裱和修复的传承人。秉承历代先辈“好坏不评,真假不论”的行业精神认真善待着每一幅作品。西部商报记者宋芳科 都一鸣

      匠人精神:

      书画装裱寂寞中坚守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我们初次走进张文军位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装裱室,大红漆案坐落中间,一面纸墙略微泛黄。若不是四周悬挂着一幅幅翰墨飘香的书画作品,我们还真有些失望,不知眼前的这一切如何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匠心联系到一起。或许是看出了我们的不解,张文军和我们交流的话题首先就从大红漆案开始。

      张文军说,这个大红漆案是按照荣宝斋书画装裱漆案原版复制的,案长4米,宽2米,是传统书画装裱最适宜的尺寸,无论是4尺(138cm×69cm)、5尺(179cm×97cm),还是丈二(367cm×144cm)的书画作品都有充足的操作空间,即便是再大幅的作品也能在这样的案上得到很好的操作。而大红色则是这个案子的点睛之处,对于装裱匠人来说,展开、裁剪等多道工艺都要在案上完成,长时间的工作容易形成视觉疲劳,醒目的红色最能消除这种疲态,也最能直观反映纸张的状态。粘贴裱糊画作的纸墙表面上看是一层层纸张黏糊成墙,但背后的凹凸设计和架空设计都让纸墙有良好的通风性,裱糊其上的书画全因自然风和物理反应自然干燥。

      张文军说装裱室从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这两样装裱匠人重要的载体就一直陪伴着他。诚如张文军低调实用的装裱室一样,甘肃的书画装裱和古籍修复的历史低调却富有内涵。在翻阅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新BD14129号文献资料时,张文军发现早在公元934年(五代十国)就有一位道真的敦煌僧人,在修复了三界寺的一批经文后留下文字记录。说的就是僧人道真看到寺庙经文破损不全,遍访民间收集经文进行修补藏于寺庙。张文军说,这份珍贵的资料发现地就是敦煌莫高窟17窟。这让张文军有理由相信在书画装裱和修复方面甘肃的历史积淀颇为深厚。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让陇上装裱匠人从未放弃探索的脚步和汲取这方土地特有的营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20岁的张文军师从陈一珀先生学习书画装裱和修复。陈一珀先生上个世纪70年代师从李复先生潜心学习书画装裱技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书画装裱专业人才,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位书画装裱大师和高级技师。而李复先生又和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有师徒渊源。

      文脉传承:

      让古书画焕发新的神采

      承袭陇上装裱名家精华,2007年起,张文军受邀多次参加中国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有幸得到故宫博物院国家古书画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建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伟生的亲自指点,修复修缮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只是古书画的修复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积,更是上手实践的谨慎尝试。从张文军手中经手的古籍书画都有着沧桑历史,破败残存的每个碎片都可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匠人修复得当则延伸了书画古籍的生命,失败则可能是“千古罪人”。

      2014年3月,经过多年准备,张文军着手修复清代明福人物画。面对先辈名家作品,张文军充满敬意和敬畏。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流程,从第一步去污开始,经过清洗、揭修、全色、镶料、覆活、砑装流程,一点点修缮终于让古书画焕发了新的神采。

      张文军说,古画修复不能有半点急躁,每一个不起眼的碎片都可能存在艺术价值。特别是揭修阶段,将原画从装裱材料中一片片分离,然后又开始一点点对接。必须要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

      对于每一位装裱匠人来说,古扇面的修复都极富挑战。因为流程复杂需要装裱匠人拥有扎实的技艺,还要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所研究。在装裱室,张文军向我们展示了古扇面修复的部分工艺。而全部工艺更要经过做模具,清洗、揭修、全色、合扇、挣平、折扇、封口、穿扇一系列流程,才能让一把老朽的古扇在新的框架下成为文人墨客的最爱。

      对古籍书画一丝不苟,文脉的传承在张文军手中得以实现。只是现实生活中装裱工匠更像一位沉默的先生。他所能做的就是装裱好每一幅画作。在张文军的装裱室,前来装裱书画作品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心照不宣放下画作寒暄几句便托付重任。在这些作品中有名家墨宝,也有爱好者的习作,当然也可能存在仿品。装裱无数,阅书画众多,张文军自然能从把玩中看出高下。不过张文军说,作为装裱画匠,“好坏不评,真假不论”是祖辈留下的行规。一个装裱匠人可以鉴赏画作,但绝不应该对作品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毕竟来的都是客,更是装裱匠人的衣食父母,哪能品评高下,善待每一幅书画才是匠人的胸怀和本分。这也是他从先贤前辈那里得到的滋养和传承。

      对话: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她坚守的固有品质

      记者:张老师,看到您的糨糊和我们平时用的糨糊大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张文军:糨糊是装裱匠人的灵魂所在,对于装裱匠人来说,爱护糨糊就如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般。我所用的糨糊是由上好的面粉清洗掉面筋熬制而成,不用时就用纱布遮盖,并按时喷水保湿。事实上装裱糨糊大有历史,在唐朝的时候装裱匠人将熬好的糨糊装入瓦罐埋入地下发酵,通过微生物反应的变化去其爆性,更加考究。

      记者:张老师,现代机裱工艺已非常成熟,更多装裱也选择了价廉量大的机裱,您坚持手工装裱是基于哪些考虑?

      张文军:不可否认机裱快捷方便。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她坚守的固有品质。手工装裱世代传承,兰州伏龙坪残纸,天水放马滩古纸的出土都说明甘肃是古代用纸最早的地区之一,而纸的出现、书画艺术的繁盛都伴随着书画装裱和修复的传承。因此手工书画装裱有传承有历史,更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完美结合。机裱虽然快捷但使用化学原料瞬间高温定型,也不同程度破坏了书画的品质。而手工装裱的纯天然无污染性更好地体现书画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富有生命力。

    “形神兼备” 青年书法家杜鸿光专访
    蘇富比纽约亚洲艺术周第三日:单场中国书画实现1.04亿元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