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一枝一叶总关情——浅谈“板桥竹”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3205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0:27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就板桥的绘画而言,画得最多,最得意的是竹、兰、石。著名学者周积寅先生曾评“郑燮的绘画中,当以竹第一、兰第二、石第三”,极为中肯。

    板桥喜绘竹、兰、石与他的人生价值观、道德品行有关。他说,“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一竹一兰一石,有香有节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他有意缩小绘画题材的表现范围,利用这有限的题材,去创造感人的形象,组织多变的构图,以熟练的笔墨,表达他那愤世嫉俗的精神世界。

    板桥是文人画家的代表,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画家。他曾求仕从官,虽壮志未酬,但画中题跋多为他对现实民生、扶危济困、济世安民的理想诗作,当然也有涉及艺术和人生感悟之语。竹子寄托着他的清高亮节和民本思想,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的竹石图,画上的题跋直抒内心感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绘画风格。

    板桥竹力求一个“活”字。明代以来,中国画坛上仿古风气堪盛,一度被视为“正统”。板桥不以为然,主张师法自然,师古不泥古,着意创新,人各有体。他在一幅乾隆十九年《竹石图》题曰:“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还说“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浓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从这可以看出板桥师古不泥古的创作理念。正因如此,他才能变文与可的“胸有成竹”为自己的“胸无成竹”,不拘于外表的形似,抒发胸中之意,一改前人粗竹竿,细密竹叶,基本写实的竹子形象,创造出了其特有的竹子。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由粗变细,虽在画面上只有线的纤细,但有竹子的韧度,细而有力,竹叶也变肥,枝叶疏简,竹叶与竹子之间的大小差距比真实的不知差了几倍。这份对真实的夸张更加强化了竹子在人们心中真实的竹子形象,浓郁的枝叶压制着细竹,纤细的竹竿并未因此而弯曲倒地,反而逆境生长,迎风而起,精神坚韧,这就是板桥赋予竹子的意义。

    板桥画竹的“活”是由实而来。他的画讲究意境、注重笔墨,多为借画抒情之作。他画得最多的竹,并非眼中之竹,而是胸中之竹,突出了“清癯雅脱”的格调,故有“板桥竹”之说。他强调从现实景物中体察物象,“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这种纸窗粉壁日光月影就是写生,板桥注重写生,走的是先写实后写意的路子,认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他注意艺术上的概括、提炼和夸张,得其意趣。曾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法,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板桥竹有着鲜明的个性,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这说明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板桥竹沁透着一个“狂”字。板桥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每每“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得狂名”。体现在艺术上就有一种欺天地、蔑鬼神、“无古无今”的狂,板桥在《兰竹石图》中曰:他就是要“掀天揭地之文,震雷惊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狂气!又评自己的画说:“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做人要老实,为艺要放开,做艺术就需要狂,不狂,循规蹈矩,怎能超越古人?清代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曾这样地评论板桥说:“郑进士板燮,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此老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无含蓄之致。盖由其易于落笔,未能以酝酿出之。故画格虽超,而画律犹粗也。”这段评论褒中见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板桥竹包含了一个“爱”字。板桥的爱是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畏。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作《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数枝青竹昂然挺立,右下角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身为知县在衙斋静卧,从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的疾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情怀。从一枝一叶的画和感人心肺的诗,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读之倍感浓浓的爱意,充分体现了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是十分可贵的。

    从他“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等画的题跋中,足见他对平民百姓的尊重,主张世间平等,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的民本思想。板桥还有画题曰“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体现了板桥对后辈的关注、爱护之情。

    板桥竹闪亮着一个“廉”字。“竹”,高风亮节,意寓清廉,板桥喜画竹,多有此意。在那“一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的封建社会,板桥不落世俗,为官清廉,体现了竹的气节,兰的高洁。他免官还乡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作《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画题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自赞又自嘲”云:“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女儿出嫁,他无所陪送,只好画兰为嫁妆,题诗曰:“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陷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这些足见板桥之清廉。

    总之,板桥竹具有其独到和超人的地方,正如郭味渠先生所言:板桥画“在思想性的阐发和时代风格的凝成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通过寓托的手法,通过诗文书画的巧妙结合,极大地发扬了传统绘画的优点,将文人画的表现推到最高峰。通过这种创造,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凝成了一代绘画新风,成为时代精神的表征。”

    板桥竹支撑起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字。他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曰:“借君莫作画图看,文里机闲,字里机关”,表露了他的绘画心迹。竹子贯穿了他的一生,竹子对于他既是寄物言志,又是一种高风亮节的象征,并作他为官、修身、治家的毕生追求,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所以人们世世代代怀念他、纪念他。

    艺术品拍卖盛筵背后的警醒
    画因心而生——记著名画家牧野先生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王茵萧蕙郭勇赵永江王春文
    画家推荐
    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洪植煌姚新峰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