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是山水画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锻炼画者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写生是作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进行取舍和组织的再创造。
“写生”广义上来说就是对景画画,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写”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笔墨抒写,即所谓的表现方法。“生”是对画面的效果的一种要求,“生”也有生机、生气、生意、生命之意。“写生”就是用“写”的方式,来表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生命之意。生命是一种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万物的本体而言。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就有“好山水爱远游”,且“每游山水,往辄忘归”。“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唐人提出“外师造化”对后世画家观察写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刻影响。宋代画家郭熙云:“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并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就是说直接到大自然去搜取。明代王履在华山写生,提出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成为中国绘画“形”与“意”的重要理论。
王履华山写生图册
在近、现代山水画写生走向更加普遍,出现了诸如建立在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一些画派,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石鲁等都是以写生为创作基点的画家,写生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也都总结过精彩的画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北京以李可染为代表的写生派。诸如陕西以石鲁赵望云代表的“长安画派”,江苏的“新金陵画派”,广东的“岭南画派”等等。这些画派通过写生,对自然山水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创造了新表现方法。
生命精神
中国画写生是体验物象的生意、生气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其中也包括感知物象生长规律,从而达到物我合一。中国画写生是一种生命精神的体验画家游历山川感受生活,不光是用眼睛看,也要动脑子,要仔细观察感知物象中的细小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不被人们所重视。中国山水画是由心目而成,这其中包括内外、大小、上下,主客相融,最终运用到表现物象的“形”而非“型”。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写生来感知万物生长规律,搜妙创真。画家石涛搜集名山奇峰打草稿,但创作的正稿是根本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地方,他所画物象与真实物象完全不一样。画家黄宾虹先生也很重视写生,潘天寿曾这样讲:“黄宾虹在火车上写生,火车早已过去了,他还在画,画成的东西与对象不一样,他是不管的。”黄宾虹所画黄山、西湖也看不出其写生之地。黄宾虹写生是不拘泥于物象的。
黄宾虹写生图
画家潘天寿也是很少做现场写生,最多只是用笔勾勾,了解一下生长规律和个性特征而已。
潘天寿写生创作对照图
中国艺术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全面的修炼、修行。中国画向来不关心画什么以及绘画过程,而重在你怎么画,你是否能表现出了生意,是否有寓意深邃的超凡的境界。中国画着意于“生”,放眼于“远”,它所表现的不光是我们眼睛直观看到的客体,它是黑白相生的“变化体”,它更是中国文化的“综合体”。
华山精神
在中国画中,倘若你所画的是华山松,你是否表现出了他的气质和生命生长规律。写生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独特审美方式组合而成的整体,它同自然形象尚有某种对应的联系,给人以想象空间,给人生生不息的力量。石鲁说:所谓凡事当自力更生,“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化而不画,自缚也。夫受画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余谓此作勉励之语。夫艺道之难,得体之法固来之不易,然变体化法更为不易。“凡事有径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径,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此乃无法而有法,有法而化法,是为至法之谓也。
中国精神实际上是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永不停息。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而“身在江湖上,心存魏阙下”也是一种写意精神。他认为,山水画就是人物画。如果只把山水画当成山水,你就不见了。山水画要画得有气魄。什么气魄?他预示着,表演着,或者是象征着人的精神。即“山水即人画,人亦山水。”
石鲁笔下的华山,不是道者归隐炼丹的隐居地,也不是樵夫渔人的乐耕堂,更不是盗匪剪径的乱石窝,也不是王履笔下的游憩地,石鲁着意于华山的险峻石骨,是他傲然挺立的精神,是他立于高寒而不移志的风骨。他把“华山当成伟人”来画,这是一种人格,也是一种力量。文革复出之后的石鲁,将华山当成寄托他高洁心境的一种意象,他不惜笔墨反复地画,而且不断地变化着手法,他笔下的华山是最具阳刚美,有定天立地的大丈夫性格。《华山雄风》、《华山翠而险》、《华山苍龙岭》、《华山风高》、《华山松风》等等。西岳华山盘踞五岳之首,它以险峻峭拔著称于世,“自古华山一条道”。中国文人一向有借物传情的传统,通过物象表明自己高洁傲世的志向,石鲁一向自视极高,经历了文革中九死一生的折磨之后,华山成为他孤傲人格精神的寄托。
石鲁华山写生
从石鲁所画华山,我们可以看出,石鲁所注意的是“华山自己的华山”。石鲁的注意焦点与人格倾向大体一致。也就是说,石鲁审美的主体倾向于那些符合与他的审美需要、审美兴趣、审美理想的事物,这就可以捕捉到对自己有意义的对象特征,使得他的绘画具有内在深刻思想,具有人天精神往来的深刻意义。
华山也因而成为中国文人墨客最向往的名山,画家何长寿、李升、范宽、许道宁、李公麟、王履、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石鲁、何海霞、张仃、童中焘、崔振宽、赵步唐、张之光、陈平、王金岭、陈国勇、范华、李云集等人都与华山有着不解之缘。齐白石1903年3月离开西安时登游华山,在其自述中讲道:“面对华山,看个尽兴。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风景之美,真是生平所仅见。到晚晌,画了一幅“华山图。”
齐白石写生图
画家何海霞也是描绘华山的神手,他提出了“用我家法,与自然为伍。”画家傅抱石在看了华山后,写下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画卷。画家陈平在华山写生后留下了这样的感叹“画山水画不到华山真是一种遗憾,华山是个天然画谱,古人的皴法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我最爱华山。”
陈平华山写生
对于画山水的人来说,华山是最适合写生的。他认为明代王履所画的华山,很写实,但又很写意。每个山峰的构造,布局是写心的,非常奇妙,笔墨很精练,结构很厚重、很奇很有意境。黄宾虹多看夜山,夜山最整体”。
徐华·华山写生实景对照图
笔者曾在暮色中攀登华山,华山白色的巨石纹理厚重清晰充满力量,横空出世华山,势拔云霄,英姿飒爽,给人一种浩然正气。
徐华·华山写生实景对照图
华山不仅承载着自然美,也蕴含着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华山更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
徐华在华山照片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