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物古玩

    看荆楚商邑的青铜文明,盘龙城文物岭南展出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467次  |  更新时间:2023-08-24 12:17:38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距今已有约3500年历史。1954年,它因洪涝取土而被意外发现,打破了人们对商王朝疆域范围的认知。它拥有先进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为青铜文明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8月22日,“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幕,展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两百余件,呈现三千年前盘龙城的城邑生活、兵戎祭祀、劳动生产的宏伟画卷。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距今已有约3500年历史,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遗址包括宫城区、李家嘴、杨家湾、杨家嘴、王家嘴等多个地点,总面积为3.95平方公里,出土了大玉戈、青铜大圆鼎、青铜钺、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3000余件精美文物。这些遗迹和遗物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因此在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并于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本次展览共展出205件(套)精美文物,分为涛起城池、卓卓商邑、古粤文明三大部分,通过文物资料与文献研究的结合,系统地展示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数年来的工作历程与重要研究成果,勾勒出盘龙城从兴盛到衰落三百年的历史脉络,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幅盘龙城的城邑生活、兵戎祭祀、劳动生产的宏伟画卷。同时,展览结合岭南地区受中原文化辐射下的历史遗存和先进原始瓷制造技术向北扩散的考古例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内部的碰撞与相互交融。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筚路蓝缕 揭秘盘龙城遗迹

    盘龙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地处盘龙湖半岛,曾被称为“盘土城”。1954年夏天,武汉发生特大洪水,为了加高长江沿岸的堤坝,当地的民工在盘龙城所在地取土。在此期间,民工意外发现有墓葬和青铜器。防汛结束后,以蓝蔚先生为首的文物工作者开始实地调查,由此揭开了盘龙城古邑的神秘面纱。

    盘龙城遗址鸟瞰图

    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工作队首次对盘龙城遗址楼子湾进行科学发掘,出土有鼎、斝、爵、觚等青铜礼器,明确了盘龙城青铜器与郑州地区发现的早商青铜器的一致性。1974年,北京大学、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对盘龙城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最终确定城址年代为商代二里岗时期,距今约3500年到3200年,属于商代早期和中期间。城内发现发掘的两座大型宫殿基址被认为具有古代中国“前朝后寝”的宫殿布局的开创地位。此次发掘还使学术界首次认识到,商王朝对南方的控制范围,应该达到了长江中游地区。

    盘龙城宫城平面图

    随着此后多次考古发掘的进行,盘龙城遗址的年代跨度、遗址布局、文化性质基本明晰。遗址出土了大量反映高等级人群活动的精美遗物,如青铜器、玉器等,说明了商王朝对南方区域的影响和控制,反映出盘龙城在商代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突出地位。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发掘,既是对夏商时期历史的不断复原,也见证了新中国考古学科的逐步完善、不断发展。本次展览通过文物、考古工作记录的展示,将文物本身与考古历程结合,带领观众沉浸式地感受盘龙城的历史复原过程。

    荆楚商邑 共铸青铜文明

    在过去,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商王朝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黄河流域。先秦《诗经·商颂》的《殷武》描绘了武丁征伐荆楚的壮举,表明早在商代初年,荆楚和氐羌等方国部落一样,已纳入商王朝版图。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这些诗句提供了实证。

    3500年前的盘龙城先民,为生存发展,以勤劳、勇敢、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长江流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盘龙城经历了小规模聚落兴起期,修筑城垣、宫殿及大量制作青铜器的繁盛期,以及随着人口增加、文化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发展期。盘龙城的中心区也相应地在不同阶段经历了从王家嘴到宫城区再到杨家湾的变化。

    在本次展览“卓卓商邑”单元中,纵向上以城邑发展为时间线索,横向上以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为切入点,依托丰富的出土文物,深入全面地介绍了盘龙城文明从初兴到繁荣的发展过程。

    民以食为天,盘龙城遗址出土了类型丰富的食器与酒器,体现了先民们多样的饮食种类与先进的烹饪手法。各种材质与用途的劳动工具则折射出了盘龙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量本地制作铸造的玉石器、青铜器、陶器与原始瓷器,都体现着盘龙城先进、灿烂的物质文明。此次展品涵盖多种类型的生活生产器具,让观众得以从饮食文化、物质生产上窥见盘龙城先民的生活面貌。

    弦纹铜鬲 1974年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兽面纹铜斝 1974年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兽面纹铜簋 1974年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原始瓷尊 1983年盘龙城王家嘴82探方8层出土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随着物质文明的富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城市不断扩张,盘龙城展现出了复杂的社会层级。玉在商王朝是重要的礼仪器,盘龙城玉器兼具祭祀礼神、象征身份等级、充当货币财富及装饰美观等多种功能。本次展览展出了象征高级贵族权力的大玉戈,是商王朝的礼制性因素影响盘龙城邑的外化。

    玉璇玑 1980年盘龙城楼子湾6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玉戈 1989年盘龙城杨家湾1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盘龙城发现了大量铸铜相关的遗迹和遗物,证明了盘龙城有独立生产青铜器的能力,且表现出较高的冶铸水平。同时率先进入金属兵器时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约三分之一为兵器。整个盘龙城文化,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值得一提的是,盘龙城当地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更是影响了中原,推动了殷墟青铜器的高度繁荣。

    铜钺 1989年杨家湾1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盘龙城在三百多年的繁荣与发展中,创造出了比肩中原的青铜文明,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发展等量齐观的证明。被誉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有领玉璧、绿松石镶金饰件和青铜大圆鼎,在造型纹饰和铸造工艺上都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基本一致,证明盘龙城与中原文化处于完全统一的系统中,是中原文化发展的延续,中国青铜文明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松石镶金饰件(复原件) 2014年盘龙城杨家湾17号墓出土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南渐古粤 文明一体多元

    盘龙城作为夏商王朝时期长江中游之重镇,对于广大的南方地区融入以夏商为中心的华夏文明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盘龙城起,商王朝不断向南开拓疆土,其文化也逐渐辐射至南中国地区。

    近几十年来,珠江流域一项项鲜活的先秦考古发现证明了广东并非被边缘化的烟瘴之地,而是同样拥有着悠长的文化脉络,与周边文化圈也有着多层次的交融与互动。本次展览展出多件广东商遗址出土文物,同时介绍了广州黄埔竹园岭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为岭南地区的史前画卷的描摹与复原增加了新的笔墨。

    璋、戈、有领(璧)环是中原礼制文化的代表文物,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地区都出土了不少受中原商文化影响的礼器,反映了华夏文明强大的穿透力。此次展品中有普宁、珠海、新会出土的玉石器,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商文化南渐并与岭南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让观众能够更直观感受到夏商玉礼文化因素对华南的浸润。同时,展览更带来了广州黄埔竹园岭遗址的多件新出土石器,这些石器也经环珠江口地区渐次传递到东南亚地区,显示出环珠江口在文化交融与传播上的区位优势。

    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为南越王博物院在广州考古70年、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之际推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系列展览”,旨在展示与纪念一代代考古人及文博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华夏文化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展览展期从2023年8月22日持续至12月10日。

    国家文物局:规范引导博物馆社会讲解,及时纠正歪曲史实等行为
    于来个人油画展在京展出,呈现黄土高原的蜕变
    相关动态
    湖南长沙:守护左宗棠墓,一家四代人坚守139年山东济南发掘161座战国中晚期至清代墓葬 最新发现!三星堆遗址玉石器原料或来自彭州大宝山地区 探访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本月启动 要求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荆楚文明之光——中国湖北出土文物展”走进新西兰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在苏州开幕故宫举办第六届太和论坛看国家级非遗“错金银”,传统与现代相融320件文物精品展示《西厢记》内涵 第六届太和论坛:探讨国际视野下的文物保护浙江湖州:考古发现晚商时期高等级建筑基址群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