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献书籍

    谢泳︱循园《唐三藏圣教序旧拓高阳未断本》观后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589次  |  更新时间:2022-02-08 12:23:13

    往年曾于旧书肆得循园藏《唐三藏圣教序旧拓高阳未断本》。拓本长三十三厘米,宽二十一厘米。帖芯长二十六厘米,宽十五厘米,每面五行十字。除去前后各两开空白页(无题跋),共二十开。古锦裹楠木夹板,封面绫签:“唐三藏圣教序旧拓高阳未断本循园题”,钤两枚朱印:“寿铭”“循园”。首开帖芯外边缘有两方圆形图章,已为书贾磨去内容,上钤“元亨利贞”闲章,未及拓面。首页钤白文印:毕登瀛;朱文印:毕氏珍藏、敏树堂 海梯赏鉴。页尾钤朱文印:寿铭之印;白文印:袖石真赏、讽籀堂、循园所藏。拓本纸墨精良,装池考究,流传有序。


    封面绫签:“唐三藏圣教序旧拓高阳未断本循园题”,钤两枚朱印:“寿铭”“循园”。


    首页钤白文印:毕登瀛;朱文印:毕氏珍藏、敏树堂 海梯赏鉴。


    页尾钤朱文印:寿铭之印;白文印:袖石真赏、讽籀堂、循园所藏。



    循园即范寿铭(1870-1921),字鼎卿,号循园,绍兴人,鲁迅的乡贤,范文澜叔父,民国年间著名的金石学家。曾任河南安阳、内黄知县,后授河北道尹、河南道志局长、江苏公署机要秘书等职。平生酷爱金石,任安阳知县时,设立古迹保存所。在河北道尹任内,与顾燮光遍历太行山八年,寻访汉迄元各书未著录金石,成《河朔古迹志》,另著《安阳金石目》《循园金石文字跋尾》《循园古冢遗文跋尾》等。


    毕登瀛是晚清的一位收藏家。据《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载毕氏夫妇墓志,内有“公讳登瀛,姓毕氏,原名纯敏,字海梯,一字袖石。先世自山西洪洞迁河内”。墓志记载其卒于光绪二十三年,时年五十四岁。


    近年国内各大拍卖公司拍卖记录中,时见毕登瀛旧藏,常用印如:登瀛毕氏珍藏至宝之印、毕登瀛珍藏书画章、海梯审定、海梯手定、河内毕海梯世宝等。


    据汪亓《仇英〈职贡图〉卷流传考略》(刊北京画院《大匠之门》第二十七期)记载,仇英《职贡图》在李恩庆之后,曾经藏于毕登瀛处。图上钤有朱文方印:海梯手定,白文方印:毕氏家藏。跋尾第一纸钤朱文方印:海梯审定真迹。汪亓同时辨正说,坊间将此二印归于清末民初、江苏阳湖人毕登瀛名下,而毕号先筹,与“海梯手定”“海梯审定真迹”印文无关,此毕非彼毕。二印的主人应为另一个毕登瀛,并引《毕登瀛及妻王氏合葬志》内容,说毕氏“丰于遇人,而啬于自遇,恒撙约衣食以购古图书金石文字,甚富”。证之循园拓本前后印章,无需再考,当为同一人无疑。


    《圣教序》拓本流传甚夥,后以北宋拓、南宋拓为尚,而判断拓本时限,除题跋等因素外,主要依据拓本残损字迹,现在看来不无局限。贵古贱今,是一般人性习惯,拓本在流传过程中,填墨、改涂、描补等现象时有所见,即名拓,恐亦难免,另外拓手技艺、用心程度等因素,均可影响拓本的判断。如民国版高野侯鉴定《唐榻集书圣教序未段本》中“一乘五律之道”之“律”字已损,而循园本完好,“所谓法相常住”之“相”字,下半已损,而循园本完好。民国商务版珂罗版《宋拓第一圣教序》(1943年再版),前后有王澍、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名人题跋,但对比循园本,有些后拓字迹反胜前拓,如“腾汉庭而皎梦”处,“梦”字,循园本清晰,而宋本破损较重;“桂质本贞”处,“桂”字,循园本上部稍损,而宋本周围清晰干净,疑为后描成字,“历遂古而镇常”处,“镇”字,循园本完好,而宋本“镇”字中部明显有损,如字字细查,或还有可疑处。珂罗版翻印原拓本时,补描更易,所以印本只具参考意义,而接触稀见拓本,在事实上又极难做到。况且拓本是剪裱,而《圣教序》碑身长大,字数又多,拓手工作时存在技艺出入,当时没有与碑身等大的纸,一般均有接纸情况,几张拼接?何处拼接?接在字上或接在空行等处,有较大出入。剪裱时用心粗细,也对拓本有很大影响。所以拓本发现愈多,比较机会也愈多,只要是真拓出现,对鉴定各期《圣教序》均不无裨益。


    《圣教序》碑断时间,向无定论,宋断元断明断,各执一词,流行的说法是断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但近年仲威出版《碑帖鉴定概论》《善本碑帖过眼录》正续两册等书,倾向于认为:“北宋时,碑自二行‘晋’字下,至末行‘林’字有极细斜裂痕一道,但不伤及文字点划。元明间碑正式断裂,故‘未断本’的底线即是‘南宋拓本’。”(正编131页,文物出版社)


    仲威的标准是:北宋碑石已有裂纹线,自二行“晋”字下,至末行“林”字处,南宋后裂纹线逐渐加大,元明后碑彻底断裂。基于这个认识,他的判断是“凡见仅有一道斜裂痕,并未完全断裂者,即为南宋拓本;若碑石彻底断裂者,裂纹线线上缺失字划者,即为元明以后拓本,这是分清南宋拓本与明代拓本的关键点”(《碑帖鉴定概论》204页,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仲威列出所有裂纹线以上损字,文繁不细引。他的结论是:“凡以上诸字完好者,即为碑之未断本,宋元拓本之证也。”


    依仲威标准,循园“高阳未断本”损字现象,又不完全符合。如“晋”字完好,“是以窥天鉴地”之“是”字完好,“引慈云之西极”之“极”字完好,“自洁而贵质”之“桂”字只上部略损,“傅智灯之长夜”之“傅”字完好,其他损字,符合仲威观察。


    《圣教序》出现“裂纹线”,若依西安碑林整拓本时间,到嘉靖碑断,有近四百年,这个期限碑由裂线到断裂,应当有相当复杂的现象,仲威标准是理想标准,完全满足这个条件的拓本应当非常有限。


    据方若、王壮弘对《圣教序》损字情况统计,断后本比较明显处,如“故得”之“故”字少损,“被拯”二字损,“神情”之“神”字损,“高阳县”三字损,“文林郎”三字损。


    按此标准,循园本情况是:“被拯”二字完好,“神情”之“神”字损,“尚书高阳县”之“尚”字清晰,但“书”字半损。“文林郎”之“林”字已损,但“文郎”清晰。穷尽拓本很难,有限的拓本观察,极容易有例外情况。


    拓本判断,半字、单字或笔划缺损,易生争议。双字三字以上连损,较易成为标准,循园称“高阳未断本”,包含对碑断时间的考虑,即不以具体时间而以拓本事实论。我恰好还有一张清整拓《圣教序》(蝉翼拓。未裱。“文林郎”“高阳县”全损),仔细比对,碑断程度是变化过程,期间损字程度,各拓本情况相当复杂。循园称“高阳未断本”,我个人理解,碑断基本稳定事实是:“文林郎”与“高阳县”全损(方若、王壮弘同一判断),因处碑尾断裂同一位置,易于判断。也就是说,“高阳”未断,可能是当时藏家习惯,有“高阳”二字难得,无则易见。先观原碑,再看整拓,后读拓本,容易增强对碑帖的鉴别力。顺便提及,此本与国家图书馆藏刘文铸宋拓本制式大体相同(见《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卷上27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但字迹破损情况,不完全相同。如拓本第二面最后一字“以其有像”之“像字”,刘本左下损,而循园本完好。由几面影印页与循园本比对,刘本或多有涂描,如碑尾“文林郎”“尚书高阳县”之“林”字,“书”字,细察,颇令人生疑。


    前人观察拓本字损现象,历代积累,也是有限经验。如“纷纠所以”处,北宋拓向以“分”字部首撇可见,“以”字右半未泐粗。但这两个特点,只涉及简单笔划,拓手用心程度稍异,拓本就会有别。“百重寒暑”处,“重”的“田”部完好为标准,但“田”部在拓本中位置极小,易受拓手技艺影响(我处整拓,此处完好),再考虑到《圣教序》久经捶拓,清末存在洗剜情况(导致有些后拓比前拓字迹反清晰),“故知圣慈所被”处,“慈”字完好是标准,但破损程度也难掌握;“久植胜缘”处,“缘”字左下不连石花为完好,但连多连少,也只是经验判断。


    罗丰《〈集王圣教序碑〉的拓本与题跋》一文曾强调,《圣教序》断损时间,应重新引起注意,“因为这涉及一些拓本的断定。以不断本为宋拓几是今人之常识,而不断本在明万历已有相当多的存世”(见《中国文化》2019年春季号),循园本出现,有助于认识这个问题。


    以收藏、鉴赏身份论,毕登瀛、范寿铭都是晚清名家,他们对《圣教序》的收藏,应具相当水准,他们收藏“未断本”,虽未说明具体时间,但循园以“断”与“未断”题识,远较以“北宋、南宋”判断更审慎,因常见损字标准极难准确掌握。今后如有可能,拓本断限,或可引进更科学的手段,如对纸、墨、印泥及其他拓本附带信息进行新法测定。人文与科学手段结合,或是碑帖鉴定的现代方向。

    五色斑斓——中国套色版画艺术四百年
    清代木版年画与浮世绘版画的差异性
    相关动态
    书写不能穷其万一——《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自序山西博物院展出近500册古籍善本《淮阳太昊陵篆刻书法集》正式出版发行新书推荐|孙晓云《安乐铭》“和古籍打交道,我觉得自己很年轻”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百年巨匠》纪录片及系列丛书“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 1365家实体书店生存调研报告 中国图书亮相2023阿尔及尔国际书展 上海书城将于10月28日全新亮相中国作家海漄获雨果奖《万年中国》:一线考古人踏足中华文明八大核心遗迹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