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趣闻杂谈

    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才能画出4.6亿的名画?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990次  |  更新时间:2018-12-05 11:25:48

    4.6亿港币是什么概念?

    折合人民币408743557.8461元,四舍五入是4.1亿人民币。

    4.1亿可以做什么?

    王健林的4个一亿小目标,

    以及一幅苏轼的真迹。

    苏轼,不用多做介绍,耳熟能详到可谓是“不知道不是中国人”的地步。

    然而就在11月26号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一幅苏轼真迹《木石图》在此成交,成交价为 4.1 亿港币,加上拍卖的佣金总价为 4.636 亿港币,创下中国古画最高纪录。

    《木石图》又称《枯木怪石图》,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但新闻上说这是苏轼唯一真迹,其实不然,就单拿画作来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雨竹》两件作品也是苏轼现存下来的真迹。

    潇湘竹石图

    我们先不做这幅画作的艺术鉴赏,毕竟模棱两可的语言也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拥有美术细胞的人还是少数,我们讲一讲苏轼画这幅画的期间都干了些啥。

    苏轼这一生仕途起起落落,两次大贬,几次小贬也毫不影响他乐观豁达的个性。他创作这副画时,根据史料记载是任徐州知州期间,北宋熙宁十年(1077),发生在著名乌台诗案(1079)之前的两年内。

    “四十不惑”这句话显然不假,那时的朝廷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的斗殴场,在斗殴场经历了一番折腾,苏轼自请出京,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然而林语堂认为:“苏东坡的政治生命是从40岁开始的。”

    苏轼刚到徐州仅三个月,1077年的七月十七日,黄河水抵达徐州城下,水势迅猛,淹了四十五个州县,损失良田三十万顷,徐州城下水涨高过2.8丈。

    这种情况任谁都焦头烂额,而苏轼本苏,亲自登上沉楼,调取5000人连夜加固城墙,“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在城内修筑了一条防洪长堤,挡水的防御工事长984丈、高10丈、宽2丈,而这个长堤,被人称之为“苏堤”,正是这建起来的“苏堤”挡住了迅猛的大水,城里人都特高兴,但苏轼觉得不够。

    他上报朝廷,请求军队的援助,因为那时候地方官员是没有军队的调动权,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神宗。后来经过一番恳请,将士们答应帮助抗洪救灾,苏轼与一同前来的苏辙召集了多数人,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并且打开徐州北部的口,将洪水引入黄河旧道。

    抗洪七十余天最终取得胜利,为了防止洪水再次袭击,他又向朝庭请求经费,修筑防洪大堤,为此宋神宗还特意特颁圣旨嘉许。

    但好景不长啊,刚经历洪水又面临干旱,1077年的年终,徐州迟迟未曾下雪直至来年开春也没有雨水。

    徐州北部有黄河故道,南边有云龙湖。

    云龙湖

    云龙湖有个传说,说湖中有龙,置一虎头于湖中,可以下雨。有传说却不知真假,没关系,死马当活马医呗,于是东坡想来试试,他问了当地求雨的风俗后就带领相关人员到云龙湖求雨,只怪萧敬腾不会穿越,要不然一次就能解决。

    他开始考察旱情,还规划云龙湖观察水源:“如能引上游之水流入云龙湖,则此湖风光可与西湖媲美,而徐州俨若杭州。”

    不知是不是精神感动上天,徐州在不久之后真的下起了雨,诗人走到哪里都是造诗达人,见了雨的苏轼很是高兴,创造了《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也算以表诚意。

    光是治理水灾和旱灾这两项功绩还不够,苏轼还开采了徐州的煤炭资源。在1079年之前,没人知道原来徐州是一块宝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此,苏诗人作《石炭》一首,诗词中说:“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遗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也。”

    彭城就是徐州,《石炭并引》中提到的白土镇,在徐州西南 25 公里处的萧县境内。

    《木石图》便创作于此,据萧县地方志记载,白土镇因产白色高岭土而得镇名,北宋元丰元年,工匠在挖白色陶土时,发现了煤炭,时值苏轼就在徐州,而萧县是徐州的辖境。

    那时的徐州缺乏煤炭,做饭取暖资源不够,苏轼这一挖掘,可谓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姓们吃喝问题,怎能不受爱戴。

    在徐州的两年,确切的说是一年又是十一个月,本苏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逆境对人有塑造功能,前四十年他只是普通人眼里的天才,1079 年后政局大变,他虽有过,但罪名加诸太深。

    《木石图》一画恰巧可以展现苏轼的人生哲学,你看,画中绘有一枝枯木,木枯却奋发而上,扭曲的枝干像年迈的身躯,虽是枯木仍坚强如斯,细细想来,竟透出无穷活力,而树脚下有一怪石,模样怪异,既不成方,也不是圆,旋转的姿态像是正在涌动,像不像在说,我虽老,但我不服老。

    人生没有捷径,哪怕是众人口中的天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与丰富内心,天才也是人,再说一遍,人生没有捷径。

    苏轼《木石图》拍出4.1亿元天价 真伪存争议
    辛弃疾最沉郁苍凉的一首词,写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相关动态
    陈独秀写给青年毛泽东的这幅对联,一语双关,书法堪称“天花板”!15岁少年邓为用画笔对话星辰与时光 个人画展“想象界”启幕一幅非真迹书画,转手卖出三个多亿,一个字750万,专家:没想到这个“贰臣”的书法,专家认为远胜赵孟頫,启功、沙孟海也这么想透纳仍是英国最好的艺术家,浦东美术馆有他的画展杨紫韩东君新剧守护文化瑰宝,李祯含泪制墨成功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难怪他比不过张旭!日本画家大竹彩奈用毛笔造出东方骨相美人元代一洁癖画家,给梧桐洗澡,厕所铺鹅毛,因爱干净终生未娶张馨予写书法,这水平有的意外!民间一幅“不知名”古画,拿给美国人鉴定后,一举卖出60亿元天价“书法可怡情,不能当饭吃”?90后小伙靠它7年还清2000万元巨债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