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几乎每一件都被卢引科描摹了下来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788次  |  更新时间:2018-10-26 10:07:56

    国庆长假,成都宽窄巷子里游人如织。不远处的一座大楼里,一张宽大的工作台前,一位中年男子在一笔一画为文物描摹临像。车水马龙的喧嚣,丝毫影响不了他手下细达0.1毫米的笔尖走得又稳又快。他就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首席考古绘图师卢引科。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几乎每一件都被他画了下来,更别提近数十年来成都发掘的大小遗址,光出土的人骨就画了上万具。有人这样诗意地评价他的工作:“一笔一画,手绘千年风华。”

    没有绘图,考古报告如同“有字天书”

    根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的理论,考古绘图是根据几何制图学的投影原理,结合考古遗存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属于考古技术的范畴。

    “考古绘图首先是一种语言。”搁下笔,卢引科打开了话匣子。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者用来记录和提取资料的一种方式,是为考古学研究服务的。除了依据几何学原理,考古绘图还要结合绘画透视基础学、色彩学、素描、写生技法等,对古人类在由原始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化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精确而科学地绘制出其形状、结构、尺寸大小,以供考古研究使用。

    对于考古来说,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考古绘图,是必不可缺的一环,贯穿于考古调查选点、勘探试掘、正式发掘、资料整理、结集出版的全部过程,更是出版考古报告的核心内容。“一部完整的考古报告,图的分量往往要占到一半,甚至2/3。”卢引科说,没有图的考古报告如同“有字天书”,仅凭文字,谁也无法空想文物的本来面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后,随即设立绘图室专门负责考古绘图工作。1952年,北京大学开设考古学专业,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徐智铭、郭义孚二位先生授课。自此考古绘图正式进入大学课堂,成为考古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纤毫毕现,手绘也是认识、研究文物的过程

    单纯从工序来讲,考古绘图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起稿、上墨清绘两个程序:先在白纸或计算纸上用铅笔、测绘仪器准确测绘打底稿,底稿完成后再反复观察实物的形状、装饰工艺进行修稿。待定稿之后,用针管笔或蘸水笔在硫酸纸上上墨清绘,也就是俗话说的描图,描图的过程也是结合光线对线条画面修饰加工的过程。为了保证准确度,还会用上游标卡尺、圆规等工具。快的时候,卢引科一天能画十几幅,但一遇到大型、复杂的器物,往往要耗时数月甚至半年之久。

    “遇到特殊文物,比如壁画,就需要用宣纸,最后用特殊方法做旧还原。”最后一步是上色环节,卢引科用的色彩颜料,全都是亲手调的矿石颜料,“跟现在商店里卖的化学颜料不一样,很接近古人调出的色彩。”

    面对有些复杂的器物,根据研究的需要,除了正视图,卢引科还会画侧视图、俯仰视图、局部放大图、纹样展开图、剖面结构图等,同时在图下标注清楚位置、角度、比例尺等详细信息。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日后出版、研究、分型分式、分期断代服务,也便于其他研究者引用。

    “考古绘图虽然是手绘,但对精细度要求非常高,所谓所见即所得。比如我们临像,误差不能超1毫米,而金银器的纹样繁杂,误差不能超过0.03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像修复丝绸的文物工作者所使用的修复针,直径最细的才0.35毫米。”卢引科画了几十年,生生把自己“画”成不戴眼镜做不了事。

    通过手绘,文物的外形与结构被精确地展示出来,古代匠人的心血,也随着考古绘图师手下的笔,一目了然地重现。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正交摄影、数字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很快被引入到考古绘图工作中,大大提高了绘图的准确性和立体表达效果等。

    但在卢引科看来,传统的绘图方法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手绘的过程,也是对所绘对象细心观察、认识、分析、对比研究的过程,比如对器形的把握、对器物的认知、对古代工匠的加工制作方法、装饰工艺,特别是对文物艺术性和美感的处理方面,传统绘图仍优于数字技术和绘图软件。

    “打个比方,考古绘图与照片,就像是一座桥的工程图与照片的区别,不论照片拍得多清楚,都不如直接拿工程图看得清楚。”卢引科说,照片只能看到表面轮廓,而无法反映整个器物的结构、表面纹路、线条等,这些只能靠绘图。

    心怀敬畏,担起复原历史的责任感和神圣感

    除了本单位的工作,卢引科还多次当“外援”,帮助全国各高校、考古科研院所及博物馆完成了不少的高难度考古报告的绘图工作。他当“外援”画的《桂林甑皮岩》,汇集了该遗址从1973年到2001年考古发掘的全部资料,作为多学科合作的结晶,出版当年拿下了几乎国内所有考古学科研创新的大奖。

    卢引科说,《桂林甑皮岩》也是他第一次尝试突破传统意义上考古绘图的范畴,用绘图的方式反映中国古代的制陶工艺、石器的加工制作工艺的整个流程。当时,他在几千件标本中挑出几十件陶制残片,摆着来回看了3天,迟迟不下笔,其他考古队员都着急。第四天,他尝试着画了几张,拿给主持现场发掘的教授看,“教授看了一眼就放不下了,大晚上找我商量报告的细节,高兴得像个孩子。”

    “在当今考古界的众多专业绘图师中,专业水平如此精到、绘图数量如此之多、涉及时段如此之长、涉及文物门类如此众多,卢引科先生是唯一的一个,无人能出其右。”这是一段专家推荐信里的评价。数十年的坚守,换来了作品等身。卢引科独笔画的有30多本,算上合作的,共有50本。一本考古报告,平均按300个版算,50本就是15000幅,至于准确的数字,卢引科自己也算不清了。这些图涉及的文物门类很多,既有陶器、石器、骨器、瓷器、金银器,也有石刻、壁画等。

    这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考验的不仅仅是手艺,更多的是绘图师日复一日甘为绿叶的心力。“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你就要担起复原历史的责任感和神圣感,要以一颗敬畏心来对待。如果你画不好、画错了,就会误导别人、错上加错。考古人分期断代就依靠图中细微的变化,器形错之毫分,时代将误之千年。”卢引科坦言,画了一辈子,说不累是假的。但是,依然坚守考古绘图工作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退休前,我想再画个两三本,关键是要带几个学生出来,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丰子恺漫画展在京展出百余原作
    靳尚谊:七十载耕耘不断 一辈子画笔不停
    相关动态
    衡水内画:盈寸之间勾勒大千世界中国美术馆高馆藏展,百余件美术作品展现科技之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落成开放美国90后美女画家,画马堪称一绝!70岁上海阿婆拿到中国美院书画双学位!荣宝斋与龙美术馆开启战略合作 2022年将首推“南张北齐”大展珍贵革命文物亮相江西省博物馆毕加索一画作失窃约9年后,希腊警方将其寻回现代书法的标准,是靠沈尹默用这册楷书确立的!写实与写意,光与色的交融!沈阳故宫馆藏帝王书法:你看哪位皇帝字好“90后”残疾画师宋彦鹏:风雨过后就是阳光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