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数字化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立场与思考

    信息来源:搜狐  |  阅读次数:2208次  |  更新时间:2018-08-30 15:35:17

    振玉其人

    罗振玉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永丰乡。初名宝钰,后改名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十五岁举秀才。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乡间为塾师并著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蒋斧等在上海创立“农学会”,开办农报馆。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东文学社。光绪二十六年(1900),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次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参议学务。光绪三十年(1904),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宣统元年(1909),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 年归国,住天津。1921 年,参与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 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 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1937 年去职,死于旅顺。

    罗振玉 甲骨文八言联 荣宝斋藏

    罗振玉善识文物,喜研文史,对殷墟甲骨、汉晋木简、墓志铭文及宫中所藏历代图书、历史档案,乃至珍宝、钱币等,都有系统的研究。他自己也收藏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文物资料和字画,并仔细进行研究和整理,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颇高的专著。他对流散的敦煌文书留心购存,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鸣沙石室佚书》《鸣沙石室佚书续编》《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石室遗书三种》《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录补》《敦煌石室遗书》《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书中。还和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编为《流沙坠简》,并做考释。此外,还撰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补唐书张议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种敦煌学论著,尤其注重对中国传统四部经、史、子、集书写本的研究和整理。近现代研究甲骨文者有著名的“四堂”: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和彦堂董作宾。四人研究甲骨文的侧重点不一样,成就也各不相同。罗振玉因研究甲骨文较早,著有《殷墟书契考释》《殷商贞卜文字考》等书,具有先导意义,功莫大焉。他曾在安阳搜罗甲骨达两三万片之多,并利用有限的甲骨文字集成一百七十多副楹联,从而将古奥难识的甲骨文引向书法艺术,并使之推广开来。其著作及刊刻大多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

    二关于六朝六朝又称六代。

    晋 大司农关中侯郑舒夫人刘氏残墓志

    从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中国南方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汉族政权在南京( 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今南京) 建都,因唐朝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中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里以此六朝作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将此六个朝代合称为六朝。

    东魏 宜阳郡王元宝建墓志

    六朝同时也泛指南北朝时期。四世纪末至六世纪末,宋、齐、梁、陈四朝先后在我国南方建立政权,称南朝(420—589),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北周先后在我国北方建立政权,称北朝(386—581),二者合称为南北朝。

    三罗振玉与《六朝墓志菁英》

    《六朝墓志菁英二编》

    《六朝墓志菁英二编》封面

    罗振玉在编印《六朝墓志菁英》的序言中写道:

    墓志之传世者,莫盛于李唐,虽屠沽走卒,亦有薶铭,致有文不能施句读,书不能具点画者。六朝则不然,非贵胄显仕,无敢滥用,故传世至罕,而文字则皆华赡可喜。间尝都计乾嘉以来诸家所著录者,其数不逾四十,欲会最影印以传之,以中多佚石,不能备得而止。光宣之间,中州古志出邱垄间者,多魏齐物,予有所闻知,必构(购)求精拓。及辛亥去国,亦必展(辗)转托知好构之,有邮筒往返,经岁始得一纸者,而未尝以难得隳吾志。比年以来,巾笥所储,数逾五十。念致之之难也,乃遴选尤精异者十有八品,选工精印,以广其传。此十八品者,其十六皆出漳洛间,惟刘怀民志出山左,杨胤志出关中。南朝无志石,传世者仅萧敷及敬太妃两志,为人间孤本,今且不知存佚。怀民志出于刘宋,为六朝志石之冠;关中旧无魏志,杨胤一石,等诸麟凤;故亟入之编中。影印既完,纤豪(毫)无失,如出毡墨,颜之曰《六朝墓志菁英》,其余三十余通,亦当次弟(第)印行。至乾嘉以来,所著录诸志之已佚及难致者,当别为一编,与此并传。倘亦寓内治金石学者,所欲睹乎?宣统丁巳中秋前一日,永丰乡人罗振玉书于海东寓居之梦草堂。

    《六朝墓志菁英》前言

    由是可知,《六朝墓志菁英》是罗振玉遴选编印的第一本六朝墓志类书籍资料,后来他又汇集资料,编成《六朝墓志菁英二编》。这犹如我们现在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先是举办了一次,而非直接称之为“首届”(当然也有直接称之为“首届”的),等第二次举办时,就顺其然延续为“第二届”,第一次也就默认为“首届”。所以,大家习惯上都默认《六朝墓志菁英》为“初编”。

    在序言中,罗振玉将《六朝墓志菁英》遴选的墓志情况、价值等作了详细阐述。初编收录墓志共18 品,其中魏墓志16 品,隋墓志1 品、宋墓志1 品。

    宋 笠乡侯刘怀民墓志

    《六朝墓志菁英二编》收录墓志14 品,其中晋墓志3 品,魏墓志11品。

    墓志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在史料、文学、书法艺术、地方志等方面都有很多令人期待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经史的补证作用自不必多言。

    四六朝墓志书法的价值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临摹古人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我们常常提及并被很多书家临摹的《张黑女墓志》 《元略墓志》《元怀墓志》《刁遵墓志》《董美人墓志》等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皆为后世颂扬,其书法艺术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清代,帖学由盛转衰,金石出土益多,考据之学日兴。先有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尊碑思想初见其端。继有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于《历下笔谭》《论书绝句》等篇中力倡北碑,遂成碑学初兴之势。作为思想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康有为在阮元、包世臣著述的基础上,著成《广艺舟双楫》,从“尊碑”“卑唐”到“导源”,史论结合,贬抑唐碑和帖学,极力推崇汉魏六朝碑版,他以“托古改制”、提倡改革进化的历史进化哲学观,渗入书学理论与实践,反对盲目因袭前人,主张法古创新。以其卓异的胆识和过人的才学,促成了碑学大兴时代的到来,对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清代碑学的高峰,对民国书法影响深远。碑学经过清初到民国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书家对碑版书法的艺术特征和运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挖掘和展现。当今,我们只要留意国家级书法展览和一些其他的书法大展,就可以看出作品取法墓志者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些作者喜欢碑版书法的魄力雄劲、气象浑厚、点画峻厚;有些作者喜欢墓志书法的俊俏奇逸、方笔的冷峻和棱角分明;有些作者喜欢墓志书法的造型奇特、结构错落有致……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有些作者专门从一些造型奇特的墓志入手,很容易与别人拉开距离。不管哪种书法群体,对墓志书法的研习,都是对墓志的敬仰和挖掘。

    从书体演变角度而言,六朝时期很多墓志书法都处在字体新旧演变的进程中,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书体演变的轨迹。他们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笔法高妙,范式千载,古意未泯且新意迭出。在六朝墓志中,很多墓志蕴含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能够启发书法家的想象力和创作,有很多的书法价值可以挖掘。只可惜当代书家对墓志书法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这对当代书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十大武将的书法,最后一个你一定想不到
    他们不是书法家,却写的比书法家还好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