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化人物

    宋冬:艺术与生活可以相互塑造,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086次  |  更新时间:2018-05-31 10:15:24

    宋冬

    宋冬是一名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艺术家。5月27日,在世贸天阶中信书店,著名艺术家宋冬先生被“Olé艺·述沙龙”邀请了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他投身当代艺术领域30年来的多个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来龙去脉和创作观念。

    艺术就在您身边

    眼前的宋冬,没有了当年飘逸的长发,时间把他变成一位长相依旧俊雅、自称“吃货”的“普通大叔”(他叫嚷着打算出版一本菜谱)。须不知,他的艺术名言:“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竟也跟“吃”有关——

    1998年,宋冬在上海参加杨青策划的群展时,他做了一个名为《炸酱面》的作品。他把生面条铺满了杨青家可以看得见的台面上,开幕的时候拿去给大家做了北京的炸酱面吃。宋冬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的面条比我做的艺术要好。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也得吃。”回到家后,宋冬一直思考这句话,他把那个吃字换成了‘做’,后来这句话成为他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白做”不能达到功利的目的,但是他能够让人感到快乐。

    宋冬认为,人通过吃可以获得对人生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宋冬选择吃作为其艺术形式的表现载体,正是其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极致体现。此后,他也创作了类似《炸酱面》这种和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吃城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展出过。他选取当地的饼干和巧克力这些再寻常不过东西,并邀请当地的志愿者参与,花费五到七天搭建,最后邀请观众吃掉。宋冬一再强调,艺术不仅仅是用来看的,还可以吃。

    除了发掘“吃”,在宋冬多年的艺术创作中,他不断发掘日常生活中最具价值和意义的人、事、物。宋冬认为,艺术和生活是无界的,而他也很享受艺术和生活这种模糊边界的状态。

    主题为“艺术在您身边”的请柬

    宋冬的父亲祖籍辽宁,12岁来京,宋冬则是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永远是我心里最珍贵的地方,我也一直生活在胡同里,离不开胡同,但是现在因为工作,城里租不了那么大的工作室,所以又变成了郊区的人,但是心里还觉得自己在胡同。”

    在他看来,胡同里住的街坊邻里彼此之间都认识,都是熟人社会,四合院、大杂院里也是这样。回忆起年少时期的胡同生活,宋冬历历在目:“家里正炒着菜,一看酱油倒不出来了,到旁边大妈那里拿一瓶直接就用。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桌子上的菜和邻居家桌子上的菜是一样的,我们吃到好吃的菜,就会拿小碟装一部分送到邻居家,不一会儿就会端回一盘饺子。”

    宋冬特别喜欢北京胡同杂院里人和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这些胡同生活经验,也成为日后他创作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

    早在1992年到1993年,宋冬在胡同里做艺术,向大家传递他一直坚持的理念: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他把在胡同里看到的事物画好做成请柬,到复印店复印,然后再把请柬上填空的部分填好,比如说:“您走出大门口,向后看,有一堆大白菜,那是艺术。”宋冬说:“实际那一堆白菜就在那儿,是真的,因为我照着它画的,但是我留着这个就是说你向左看还是向右看,出了大门口怎么看,这个我会把它塞在大杂院的门缝里……”因为那时候广告还是新生事物,大家拿到宋冬的“请柬”一定会认真看。他希望大家拿着请柬就能看到画上的事物,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艺术在您身边。

    宋冬后来做了不少跟胡同生活那有关的作品。他还曾做过一个展览叫“穷人的智慧”的作品,他管胡同叫“穷人的广场”,“那时候夏天天气热,又没有空调,人们就拿着小板凳,找一个通风的地聚着,大人们谈他们关心的话题,孩子们玩孩子们的,胡同本身是我们的广场。”又如,2017年12月,他为广州扉艺术馆创作的艺术作品《无界的墙》,通过艺术联系周边社区、通过艺术解决生活的困境,这件作品完美诠释了宋冬“生活艺术”的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宋冬做了很多看似无用的作品,包括《无字书》,《扔石头》,《水写日记》,《哈气》,《宋冬走城》等等。但这些“没有意义的事儿”却是宋冬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

    艺术让他重新认识与父母的关系

    《抚摸父亲》和《物尽其用》是宋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抚摸父亲》的灵感来源于宋冬从日常生活中跟父亲的关系,他试图用艺术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这使得属于他的艺术之路成为独一无二的。

    宋冬很怕他的父亲,自从有记忆以来他的父亲就没抱过他。他一直特别想表达对父亲的爱,想去抚摸他或者给他一个拥抱,但是他很害怕。所以,在《抚摸父亲》第一部中,他选择了用虚拟的手去抚摸实在的父亲。2002年,宋冬的父亲突然去世,于是便有了《抚摸父亲》第二部:宋冬用自己带有体温的手去抚摸他父亲冰冷的身体。之后,宋冬尝试了第三次抚摸,他用带有体温的手去抚摸冰凉的水面,而水面反映了其父亲的影像。

    宋冬1997年第一次抚摸父亲

    宋冬2002年第二次抚摸父亲录像带

    宋冬2011年第三次抚摸父亲

    宋冬说:“《抚摸父亲》是我在我和父亲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因为我特别重视家庭,在家里出现的任何问题我都希望找到一个方式去解决。但是做完《抚摸父亲》后,我认为跟父亲之间的代沟不要试图去填平。因为没有了这个‘沟’,我和父亲就是一代人了,那是不可能的,就像让我成为我女儿这一代人,也是不可能的,并且我们之间的代沟随着她的成长越来越深。但是我们之间可以架起无数的桥梁,而不用去填这个‘沟’。”

    《物尽其用》展览

    《物尽其用》是宋冬在父亲去世之后,和母亲合作进行的一部作品。这件作品由宋冬母亲存留的一万多件日常生活用品组成。

    宋冬说,“从我父亲去世的那天起,我妈妈就变了一个人一样:从一个非常开朗的人变得非常沉默,不看电视,不读书,不交流,不看报。”为了让母亲散散心,宋冬把母亲送到了她的朋友家里。与此同时,他扔了很多他认为是“垃圾”的东西,试图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以一个新气象迎接母亲回家。

    然而,母亲回来后却特别生气,那些宋冬认为的“垃圾”却是母亲心里的宝贝,更是这一代人的生存智慧——其中有物质匮乏时期母亲为儿子积攒的一箱未被用完的肥皂。由此,宋冬和母亲开始了对家中物品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浩大工程。宋冬说,正是“合并同类项“这项工作,使得他和母亲有了更多的机会一起交谈,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新和上一代人学习,找到了第二次人生。

    三年后,《物尽其用》在北京进行了展览。在展览中,他特意给母亲留了一处空间,并鼓励她和大众进行交流。宋冬说:“在这个展览中,其实呈现了三重关系,第一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我和我母亲的关系,私人和公众的关系;还有就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每一件东西都带着人的记忆和情感;展览开幕的时候,好多人说这不是你们家,这是我们家,因为看到我们使用的同样的盆、肥皂、床,这里又派生出第三重的关系,就是物和物的关系。”

    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做艺术

    宋冬很羡慕今天年轻人做艺术的环境。他回忆到,1992年2月8日,宋冬结婚,两家人相聚吃饭,就算是举行了婚礼,而他将等他们回门的新娘子家人晾在一边,自己忙着将婚礼做成艺术作品,虽然他的父亲很不理解,碍于当天是宋冬的“好日子”,才没有多说,2015年,这个作品还在国外展出。

    宋冬笑着说:“现在好多人都想做当代艺术,觉得挺时髦,还能出名,还有很多资金可以支持你,但是在我们那个时间段,在1990年代,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支持你,不但不支持你,而且还觉得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宋冬指出,他从事艺术工作这么多年,越来越发现艺术是无界的,艺术的边界模糊,是向外敞开的,“我特别讨厌跨界这个说法”,宋冬说:“艺术最大的特性,就是不同和自由,而不是限定在一个边界当中”。在他看来,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年轻人视野开阔,头脑敏捷,完全不必限定自己, “遵循着艺术的两项特性,你就去做了。用心做事一定能把事做好。” 他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宋冬在沙龙现场

    近几年,迈入知天命年纪的宋冬,将自己50年人生的追问和反思做成了一件作品并展出,然而这件作品的名称却是《五十不知天命》。宋冬将他的人生概括为“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他用嘲讽的口吻表达着自己五十年的人生智慧,这是生活与艺术的转化与融合。宋冬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艺术与生活可以相互塑造,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非营利”,美术馆里将不能卖画
    艺术品慈善拍卖,你了解多少?
    相关动态
    王玉玺在书画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家邢继顺——“隶书,古拙之美,返璞归真” 唯美细腻,画家吴兴华的写实油画 Lexkon Liu —— 潮流艺术家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工笔花鸟画大师喻继高张伯龙——宫廷界画《京门画派》掌门人刘志贤--现当代艺术家、古文字文化学者、敦煌画派创始人朱寿友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 傅继英书法《雄才大略》探析:智慧与远见的璀璨光辉 姚一因:禅画艺术的领军传奇孟弘:致力金石传拓 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把美术创作写入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谭和平专访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