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朱万章:“吴体”书风与李伟的隶书

    信息来源:雅昌艺术网  |  阅读次数:2344次  |  更新时间:2018-02-22 11:33:14


    李伟书法

      岭南隶书传统,源远流长。远者不论,仅明清两代,便已人才辈出,灿然生辉。明末邝露、黎民表等以稳重之结体享誉岭海,朱完、袁登道则以画家之笔书隶,别绕意趣。清初陈恭尹以灵舞飞动之笔,树一帜于岭外,论者谓其可与金陵之谷口(郑簠)相颉颃,被称为清代岭南隶书第一人。

      乾、嘉之际,墓志、金石碑版相继出土,考据之学大兴,碑学渐起,帖学式微。岭南以隶书擅长者,如雨后春笋。黎简、谢兰生、张锦芳以郑虔三绝著称。其隶书以汉碑为宗,各有所长。黎简厚重,谢兰生飘逸,张锦芳内敛。三子均以隶书为余兴,与主流书坛未遑多让,更与陈恭尹后先呼应,奠定岭南隶书传统之根基。

      道、咸以还,伊秉綬宦游广东,岭南隶书受其浸淫尤深:刘华东、吕培、蔡超群、陈子清、彭泰来、明炳麟、孟鸿光等均为岭南隶坛之俊彦,邓承修专以隶书为工,为陈恭尹后岭南隶书之佼佼者。苏仁山、苏六朋以人物画见长,兼善隶书,无法而至法,己意凸现。迨至晚清,碑学兴盛,隶书亦再次复兴。以学术著称之李文田在魏碑中融合汉隶,成为岭南书史之重镇;至于朱次琦、梁启超、江逢辰、邓梦湘等则时有隶书问世,不以隶鸣而成就斐然,堪称清季隶坛之清音。

      民国开元,隶书勃兴。胡汉民、林直勉乃岭南隶书之巨擘,为广东书法开一新境。胡氏取径《曹全》诸碑,集风骨、灵秀于一体;林氏广采汉魏诸碑,学古而不泥古,创新中兼具古意,时有“临碑直勉”之誉。两家之外,简经纶诸体兼擅,以金石入隶,非寻常写手所能及;邓尔雅、罗叔重、冯康候等篆隶兼擅,饮誉穗港澳艺坛。

      待四会吴子复出,岭南隶坛别开生面。吴氏早年既受何绍基影响,亦为林直勉所熏染,更得力于汉碑。其书主张习汉碑需有层次,由易到难,渐习《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六碑。六碑点划乃诸法之祖,魏晋以后无不以此枝分叶布,故临习既深,得道亦深。吴氏遂以平和秀雅为貌、以冲淡古风为神,波澜不惊,平铺直叙,以出世之笔写入世之字,诚非一招一式可偶得。

    李伟《隶书论书轴》

      吴子复隶书于岭南影响甚巨,开一代新风,一时临习之人颇众,故形成“吴体”。在其传人中,以张奔云、关晓峰、何作朋、李伟、李家培、林少明、陈景舒、陈作樑诸家为著。其中番禺李伟,数年专习隶书,崛起于岭南书坛,为“吴体”书风之表率,影响穗之书坛甚广,尤为可圈可点。

      李伟(1927—2016)长期游于吴门,故其书风以吴氏面貌为多。他以吴氏倡导之六碑为范,循序渐进,潜心修行,终于获得正果。礼器之细劲、张迁之平折、西狭之疏宕、石门之灵动、郙阁之圆润、校官之丰盈,均在其笔下找到明证。尤为难得者,李伟并不以一碑一式为模范,而兼采诸家,融会己意。他自言隶书“蚕头雁尾,雁少双飞,横平竖直,蚕不二设。篆隶无钩,波可四列”,故其笔意,已贯通此念,深得汉隶之三昧。他主张隶书兼线条、结构、章法、题款相结合,四者之和谐统一,乃可称隶书之佳构。李伟知行合一,运之于笔,故无论临习古碑之作,抑或灵感突至之笔,均不失四者之完美结合。他更将吴师倡导之隶书与楷体结合发扬光大。在其笔下,楷中有隶,隶中含楷;非楷非隶,或楷或隶;互为融合,互为补充,以“隶楷”之书鸣于书坛,深为同行嘉许。故有论者谓其虽出之吴门,然并未为吴门所囿,能进能出,开张有度,诚为确评。罗培元有诗曰:“芳林落蕊存潇洒,坠石飞流一段奇。退笔三山求尽善,冰寒于水慰吴师”,谓其书风源自吴门而别具一格,乃是知人之论。

      李伟之隶书秉承吴门书风,深得堂奥,乃吴门诸子中最肖其师者。吴氏雁尾飞动,栩栩欲活;李伟蚕头暗结,气韵开张。吴氏秀劲,李伟圆润。吴氏熔古法与己意于一炉,李伟集汉隶与魏碑于一体。吴氏恬淡自适,无拘无碍;李伟火气已消,渐入佳境。吴氏结体在力,法度之外自有天地;李伟运笔透纸,古法之中不乏创新。吴氏创“吴体”,不让古人;李伟倡“隶楷”,启迪今者……二者同以六碑为祖,各有参悟,尽得妙旨。诉诸笔墨,便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岭南隶坛,应是代不乏人,承先启后。

      李伟以隶书擅名一时。八十年代以来,各类书册刊行,展事连绵。所谓书种广播,予人津梁,李伟功德不浅。举凡宾馆、水库、园林、庙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学校……均可见其墨迹。撰文阐其幽微者,举不胜举。报刊、专集及电视、网络,均可见其专文或专辑。书家秦萼生更以诗赞之曰:“吴门高弟墨花香,汉魏真行擅胜场。厚重端凝归朴茂,伟生一帜艺林芳”,可谓得李伟书艺真谛。李伟书以名重,名以书传,乃是实至名归。甲申岁杪,广州倡艺事,为其刊行《李伟临汉隶六种》,并大张旗鼓,彰显于世,穗港澳报刊专文绍介,一时传为穗之书坛盛事。

    李伟《隶书宋词轴》

      李伟之名,不啻广东,香港、澳门、台岛及海外诸地均有知之者。相传台岛某书肆,更以其隶书为范本,梓行于世。以故隶体化身千本,示人以门径。惟两地交流不畅,未能署其名姓。临习此本者,不知此乃岭南李伟之笔矣。他日撰写岭南书史,必将收入此典故,成为艺坛之佳话。

      李伟不以书艺独秀,更开课传艺,授人以渔。近年提携后学,循循善诱,以使吴门书风薪火相传,流芳永久。他或殿堂示范,或即席传道,或著书阐微,或开馆授徒……故得其教泽者数以千计。古人所谓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桃李满天下,乃士人之大幸,今李伟得之矣。其弟子再传之后人,代代相承,吴门、李门之书风不绝矣。弟子中,无论政界、学界抑或工商、教育、文艺,均比比皆是,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岭南书坛之中坚。


      朱万章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近年研究领域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曾师从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著有《书画鉴藏与市场》、《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论著20余种;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被称为学者型画家,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附录: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2]朱万章《岭南金石书法论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3]朱万章《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4]陈建华主编《吴子复书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5]陈建华主编《李伟临汉隶六种》,广州出版社,2004年。

      [6]李伟《浅谈汉隶和学习方法》,《新晚报》,1991年12月22日。

    盘点近年最值得关注的国际级收藏家
    独具匠心的宋代精美扇面画欣赏
    相关动态
    衡水内画:盈寸之间勾勒大千世界中国美术馆高馆藏展,百余件美术作品展现科技之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落成开放美国90后美女画家,画马堪称一绝!70岁上海阿婆拿到中国美院书画双学位!荣宝斋与龙美术馆开启战略合作 2022年将首推“南张北齐”大展珍贵革命文物亮相江西省博物馆毕加索一画作失窃约9年后,希腊警方将其寻回现代书法的标准,是靠沈尹默用这册楷书确立的!写实与写意,光与色的交融!沈阳故宫馆藏帝王书法:你看哪位皇帝字好“90后”残疾画师宋彦鹏:风雨过后就是阳光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