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物古玩

    赏山水画,除了说“好”,你还可以这么说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511次  |  更新时间:2018-01-30 11:00:23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呢?



    1

    山水画的文化背景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


    宋 马麟 《静听松风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


    2

    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局部


    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

    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崔护 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


    3

    山水画的章法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中国画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绢本  墨笔  120.8×167.7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看得透,窥其穿”的要求,即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饱览卧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在眼前。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185.8×106.8cm


    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即郭熙所谓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而谓之,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如荆浩的《匡庐图轴》;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轴》。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五代  巨然   万壑松风图轴  纸本 水墨  纵200.1厘米  横7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画的透视法也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是无焦点的无点透视,但山水画的视点推移的法则正好能满足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需求。

    4

    山水画的笔墨

    中国画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的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弄笔墨的形式主义。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5

    山水画的设色


    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画及敦煌的壁画,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黄筌父子的花鸟,都是鲜艳夺目,重色而不重墨的。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崇尚素朴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色与墨的运用,特别是山水画,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用墨也就逐渐超过并取代用色,特别是文人画更是极少用色。

    唐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 纵96.5厘米 横55.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画的设色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的,强调对象的固有颜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观地描摹自然,主观的赋色的情况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可见山水画的设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设色能更好地体现画面效果,但更多的还是在墨色上来体现。


    6

    山水画的诗画、书画、题款及印章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与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画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


    沈周   庐山高图  193×98.3cm   中国画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则更为密切,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以书法入画,以书意入画则更常见,一幅画的题诗,题字与落款的好坏也绝好地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免不了有佛头着粪的缺点。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落款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增加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印章也和题跋一样是书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为画面添色不少。

    大画家石涛绝世山水画欣赏(二)
    让建筑融入书画 让书画走进建筑
    相关动态
    陈独秀写给青年毛泽东的这幅对联,一语双关,书法堪称“天花板”!15岁少年邓为用画笔对话星辰与时光 个人画展“想象界”启幕一幅非真迹书画,转手卖出三个多亿,一个字750万,专家:没想到这个“贰臣”的书法,专家认为远胜赵孟頫,启功、沙孟海也这么想透纳仍是英国最好的艺术家,浦东美术馆有他的画展杨紫韩东君新剧守护文化瑰宝,李祯含泪制墨成功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难怪他比不过张旭!日本画家大竹彩奈用毛笔造出东方骨相美人元代一洁癖画家,给梧桐洗澡,厕所铺鹅毛,因爱干净终生未娶张馨予写书法,这水平有的意外!民间一幅“不知名”古画,拿给美国人鉴定后,一举卖出60亿元天价“书法可怡情,不能当饭吃”?90后小伙靠它7年还清2000万元巨债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