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化人物

    李苦禅的艺术人生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580次  |  更新时间:2017-11-14 09:33:29

    李苦禅 渔鹰图

      李英杰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李家世代务农,大字不识一筐,可李英杰却是眼目聪慧。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高唐,处处充盈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草台班子唱的大戏,关公庙里艺人在粉墙上描绘的壁画,造屋垒灶时贴吉祥图案,过春节时剪的红纸窗花……这些都成为李英杰最早的艺术启蒙。李英杰爱画画,读书也好,长辈们凑些钱和米面,让他读完私塾后上了县城里的中学。
      中学时代,李英杰随绘画老师孙占梅学画花鸟,因天资聪颖、勤学苦练,画艺大有进步。1918年,李英杰揣着父亲借来的4块大洋,趁暑假期间赴北京学艺。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他有幸受教于徐悲鸿,学习炭画及素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先进的学术思潮,北京这座六朝古都深深地吸引了李英杰,他决定留下来继续深造。他先考入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半工半读,在视野上打开了新世界的前景。之后,李英杰再次来到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学习,并常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很幸运地听到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梁启超等一批中国精英及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的演讲。
      1922年,李英杰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即后来的北京艺专),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昂贵的绘画材料,使家境贫寒的他苦不堪言。经朋友介绍,他到车场租了一辆人力车,利用晚上时间拉洋车挣钱。这期间,他节衣缩食坚持学习,甚至拾取人家丢弃的铅笔头磨砺素描功夫。最艰难的时候,只能每天以粥度日,撒上些最不值钱的“虾皮糠”。同学林一庐见他生活如此窘迫,便赠送其艺名“苦禅”。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李英杰欣然接受。改名后的李苦禅自强不息,并以苦禅之名行世,使自己进入书画大师的行列。
      李苦禅在北平笺画店内看到齐白石的水墨画,觉得很美很对自己的笔性,于是决定前往拜师。也没有引路的朋友,他辗转打听到齐白石的住所,进门之后自我介绍,表示因喜爱齐先生的画而想拜齐先生为师。面对这自己找上门来的穷学生,齐白石开始有点矜持,但心头很快涌上一阵感动。他让李苦禅写下自己的名字,随便画了张画,觉得这小伙子笔性好就点头答应了。
      师从齐白石后,李苦禅深刻体会恩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含义,常伫立一旁静观先生运笔作画,仔细体会他的用心用意,而不仅仅追求画面的形似。此外,他还广撷博取,从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那里吸取营养。“古人、外国人好的东西都可以学,路子要宽。青藤、八大、石涛要学,达·芬奇、罗丹也要学,学人家的法子,画自己的思想稿子。”为了在自己最有体会的题材中“创造自家的造型,自家的笔墨”,李苦禅开始有意避开白石常画的题材和构图,“虾、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脱不开他,创不出来了。”
      1924年,李苦禅画了一张鱼鹰图拿给齐白石指点。不想,齐白石正好也画了张类似的作品,只是取景角度有所不同。师生两人不约而同将鱼鹰首次纳入写意花鸟题材。齐白石感慨颇深,当即题道:“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1925年,在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展览上,除了油画作品,李苦禅还展出了8幅写意花鸟画,笔墨洒脱,意境高远,校长林风眠观后将其全部买下。
      1925年,李苦禅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后,应聘到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教画。虽然两地奔波,但辛苦并快乐着。此间他生活渐稳定,在画艺上也突飞猛进。1928年李苦禅与王森然结拜为异姓兄弟。这一年还有件值得庆贺之事,他与才女凌成竹结婚了。
      李苦禅学画有所成就,固然离不开恩师齐白石,还离不开时任北平艺专校长的林风眠的提携。1928年,国立艺术院成立(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林风眠寄了信件给李苦禅,意欲聘请他担任教授。李苦禅辞去北方两所学校的教职,打点行李急速南行。李苦禅很快融入这个集体,并与潘天寿结为好友。年纪相仿的两人每天晚上都要在宣纸上进行一场“赛墨”比试,因此还有了“南潘北李”的美誉。在杭州的李苦禅把潘天寿的画寄给齐白石看。齐白石在回信中盛赞潘郎的天分和胆量。
      没有了衣食之忧,李苦禅更加专注地探索中国画变革之路。早年打下了坚实写生功底的他,开始深入研究禽鸟结构,观察其动态与习性,尝试把写生与中国画的笔墨进一步融合。为了突破画界陈陈相因的陋习,李苦禅在艺专教务会议上提出将中西画合并排课的建议,并带领学生到西子湖畔写生,力促中西绘画之融合。李苦禅虽强调写生,但并不以写生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速写去师法自然,体会造化,进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有不少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为了留住速写感受,我往往在速写回来之后立即进行笔墨练习,在宣纸上反复琢磨。久而久之,就能用笔墨深入地表现自己的速写体会。”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学东西,李苦禅采取了亲手示范、边教边画的办法,学生有不明白的,他立即挥毫示范。所以,他的学生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他的原作,少则三两幅,多则10来件。
      李苦禅与潘天寿两人都是画大写意的,审美取向上颇一致。潘天寿看似温和寡语,其实性格倔强,个人气场极其强大。看到潘天寿用大笔作大画,用笔未到意处辅之手指,李苦禅深感震憾。李苦禅学到了寿兄用大笔作大画的气概,学到了辅以手指,更学到了潘天寿的以褚石为基调的染色法,他的笔墨、构图、题材、用色等,明眼人一看其画,即知带有潘氏风格特征,不明底里的人还以为李苦禅曾名列潘天寿门墙。直到晚年李苦禅启用了超级大写意笔法,这才摆脱了潘氏的烙印。
      李苦禅真正在中国画坛大放异彩是在1946年。抗战胜利后,李苦禅被时任北平国立艺专院长的徐悲鸿聘为该校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李苦禅参加了在北平中山堂举办的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京中四怪”。新中国成立后,李苦禅转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李苦禅恢复名誉和教授职务。1977年,李苦禅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为中国画研究院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1979年,李苦禅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盛夏图》。1980年,李苦禅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和《劲节图》,同年他应邀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等。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富有特色。他的画作具有气势豪放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他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而是凝练后的创造。他的画在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吞吐着阳刚之气。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深的艺术境界。
      “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巨幅《盛夏图》是用四幅丈二宣纸接成而画,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其荷花如盆,荷叶如盖,荷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庞大的画面。《墨竹图》是用三张丈二宣纸拼接起来的巨幅。李苦禅作画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晕染,用大笔画大画。李苦禅谈体会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好。如《盛夏图》,第一层是近岸,用浅赭石着色。第二层是用线和浓墨画茨菰、水草,第三层用淡墨画荷叶用红色画荷花。第四层是画面的画眼巨石和水鸟,第五层是后面的荷花……
      李苦禅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如《教子学飞翔》,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李苦禅是中国当代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绘画精神融入国画教学。利用西方写实造像的理念去观察对象,潜心探索中国大写意艺术。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之中。李苦禅认为单一的画画是小道!比画画更高的还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文,再上一层是音乐,最高层次是先贤的哲理,也就是大道。
      “我终身从事美术教育和写意画的职业,人称是‘探讨真、美、善’的,但我的艺术生涯却是大半和艰难困苦相连的。”多年后,李苦禅回忆起自己的艺术生涯时如此感叹。

    杭鸣时:对粉画情有独钟
    当代潍坊隶书呈现的几大特点
    相关动态
    王玉玺在书画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家邢继顺——“隶书,古拙之美,返璞归真” 唯美细腻,画家吴兴华的写实油画 Lexkon Liu —— 潮流艺术家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工笔花鸟画大师喻继高张伯龙——宫廷界画《京门画派》掌门人刘志贤--现当代艺术家、古文字文化学者、敦煌画派创始人朱寿友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 傅继英书法《雄才大略》探析:智慧与远见的璀璨光辉 姚一因:禅画艺术的领军传奇孟弘:致力金石传拓 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把美术创作写入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谭和平专访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