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趣闻杂谈

    清华博士辞职回乡办"书院" 诸多理念难被理解

    信息来源:腾讯网  |  阅读次数:2738次  |  更新时间:2017-10-20 09:55:35

        回到家乡易县清西陵两年来,梅静做的事第一次广为人知。这段让她名噪一时的视频,给她贴上了“清华女博士”和“守陵人”的标签。面对接踵而至的记者,梅静反复澄清着视频中的讹误:她是硕士不是博士,回乡是办书院不是守陵。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位在北京有着不错工作的才女,为什么要回到乡村,她办的书院是做什么的?



        8年前,梅静从清华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在国资委直属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6年。无论是在清华念书时,还是工作中,她都一直念念不忘一个从小就萌生的想法:在乡村建一家公共图书馆,人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听课。如今,这个想法被她转化为现实,就是在清西陵五道河村创办的听松书院。



        书院的功能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教室及活动室、绘画创作空间和民宿。这里的万余册图书涵盖名著、社会、自然、科学等内容,供周围的村民免费借阅。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梅静还会请北京或易县当地的老师过来,围绕建筑、历史、文化等主题开讲座。她想把书院打造成乡村的公共阅读空间和传播清西陵文化的阵地。



        有人质疑梅静,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村办书院太过脱离现实。梅静提到,中国的传统书院都是建在乡村、山林或文化名胜里,她有着这样的书院情结,觉得乡村因为书院的存在,而提升、彰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乡村运动,梅静欣赏当时的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到乡间去,复兴乡村、建设乡村。辞掉工作回乡“裸创”书院固然是理想主义,但在梅静看来,任何一个知识分子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无论是去城市还是乡村,都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只不过很多人不是返回乡村,所以我做的这件事更让人关注。”

        在书院里,梅静定期会为孩子们上美育课,她不教应试的内容,也不会具体讲怎么画画。相比英语班、珠算班,很多家长觉得美育课是没用的。梅静把它看成一门人格养成课,她要点燃和浇灌孩子内心对美的发现能力。



        为了支持书院运转,听松开设了收费的民宿。除了拿出自家的宅基地,梅静还发动周围的村民。邻居提供老房子,她的团队负责设计翻建,两边各掏一半的钱,听松获得部分房屋的使用权,一些村民还成为了书院的员工。

        谈起两年前众筹书院的过程,梅静笑称自己很“业余”。她在朋友圈里问大家愿不愿意合伙建一个公益性质的书院,大家觉得项目不错纷纷参与,并交给她打理。没有任何工程经验的梅静,在创建过程中发现资金总是不够,只能不断说服大家增资,最后60多人众筹了200多万元建起了听松书院。

        除了参与众筹的朋友,多数人不能理解梅静的做法,觉得一个清华硕士不在研究所搞科研,回乡办书院是大材小用。梅静坦言,自己以前确实是“大材大用”,她做了多年的全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考察调研,为住建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持。她很感谢那段时间的工作,让她能有一个宏观的视角看待乡村建设。



        梅静觉得,国家不缺智囊、大学不缺论文,学科也不缺人才。但家乡一定缺少她这样的人,回来组建一个团队传播家乡文化,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先行者。她给清西陵做过两版规划,一直在想这里该如何发展,怎样深度呈现守陵村落,让公众觉得清西陵是有历史积淀的。



        如果说梅静办书院是为了理想,丈夫小伟开文创公司就是支持她的理想。他们认为文创产业凝聚智慧、传播文化,也能给愿意回乡发展的青年提供一个不错的平台。

        这家文创公司主打易县特色的崖柏、砚石等产品。如“松果儿砚”是把制砚文化与崖柏木雕相结合,制成一款形如松塔的新文房用品。公司营业额逐年增长,也为书院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梅静也跟其他妈妈一样,操心子女的教育。两年前回乡时,大女儿溪溪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村里的教育水平无法满足梅静的要求。还有几个跟她一样从北京等大城市回来的妈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她们“撺掇”梅静在书院里开了一个幼教互助组织,“听松妈咪帮”就此诞生。

        现在“听松妈咪帮”有3位老师、7名学生,每人的学费是1600元/月,虽然远高于村里幼儿园的收费,但这些妈妈们认为是值得的。孩子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户外活动,梅静带着他们去清西陵,到松林里捉迷藏,在书院前的田地里种菜。

        梅静的家里养了一只小狍子,她希望孩子能多接触动物和大自然。

        与女儿生在北京不同,梅静从小在清西陵长大。梅姓在当地是大姓,先祖在雍正年间从北京迁过来,是泰陵内务府二品的守陵官员,到梅静是第九代。她的父辈做陵寝修缮,还修过故宫、颐和园、承德外八庙。从守陵、修陵到传播清西陵文化,家族传承到梅静这一代,“守陵人”的意义不断变化。

        经过两年时间,书院从创建之初的入不敷出,到现在终于实现“正运转”,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预期明年收入还会增长,将主要用于购买图书等支出。

        因为女儿的户口在北京,后年梅静就要陪孩子到北京上小学,每周还会回来处理书院的事务,在北京也方便发展志愿者来书院参与公共课程。她相信随着书院运转越来越好,公众的质疑声会渐渐消去,大家终会理解她回乡办书院的初衷。


    公益讲座“中国书画大讲堂”在《中国书画》美术馆成功举办
    “翰墨衷情──十九位老党员书画家挥毫庆祝十九大书法展”在天津雅闳轩开幕
    相关动态
    陈独秀写给青年毛泽东的这幅对联,一语双关,书法堪称“天花板”!15岁少年邓为用画笔对话星辰与时光 个人画展“想象界”启幕一幅非真迹书画,转手卖出三个多亿,一个字750万,专家:没想到这个“贰臣”的书法,专家认为远胜赵孟頫,启功、沙孟海也这么想透纳仍是英国最好的艺术家,浦东美术馆有他的画展杨紫韩东君新剧守护文化瑰宝,李祯含泪制墨成功怀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一语道破,难怪他比不过张旭!日本画家大竹彩奈用毛笔造出东方骨相美人元代一洁癖画家,给梧桐洗澡,厕所铺鹅毛,因爱干净终生未娶张馨予写书法,这水平有的意外!民间一幅“不知名”古画,拿给美国人鉴定后,一举卖出60亿元天价“书法可怡情,不能当饭吃”?90后小伙靠它7年还清2000万元巨债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