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中国水墨形式与西方现代的观念元素的表层融合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971次  |  更新时间:2017-06-19 09:58:48

      水墨作为“中国画”这一画种的代表形态,自唐、五代绵延至今,自然承载了诸多来自传统的文化价值重量,蕴藏在其中的从语言到精神的若干因素已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缓缓织结成一面巨大的传统之网。对传统水墨的评判和各种理性的拷问乃至非理性质疑的声音已经持续了一百年,而今依然是众声盈耳,此起彼伏。不少青年艺术家思变心切,他们对自己心中那一知半解的“传统”表达出有意无意的疏离或叛逆,很多时候却是匆匆择路而寂寂无途,走入无可抗拒的惶惑与迷茫。困囿于“传统”的高墙久难突围和一味追逐新变不堪自拔,两者皆是一样的困境本质。取自西方现代的观念元素与中国水墨形式的表层嫁接,并不能幸运地成为新变的最佳选择。



      这种困惑并非某一人或某一社群之事,而是身处这一时代的水墨艺术家集体直面的主题,不会因为身份、地位、年龄、修养等差别而可对其或远或近或有或无,因为只要坚守着文化担当的使命和遥望未来的良知,它就时刻浮现在身旁左右。宏而论之,这在根本上是中国水墨艺术发展到当代必然出现的历史命题。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画界对“水墨”及其相关问题的持续讨论,“水墨”这个核心语汇连带一系列的衍生思考已经一并进入了又一新阶段。“现代水墨”“当代水墨”“新水墨”“新新水墨”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在艺术理论和绘画实践双重层面的进步与深化,对坚守、常新于百年来艺术观念史上的“水墨”而言,似乎其本体新意的开掘空间远远超越这些概念所包容的含量。水墨在当代艺术丛林以何种形式存在?它的存在之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社会、思想体系的深层内质到底有何价值?作为中国画代表形式的水墨在世界艺术交流日趋密集的今天,到底会不会异化或者死去?这些问题中有不少已是老生常谈,但潜心思量,仍然有太多的疑问未曾得到合理的解答与阐释,只是它们似乎已不再能引起我们的全新的学术兴趣,暂被搁置。



      从概念本体进行观照,“水墨”是个太大的话题,其何去何从,绝难轻易厘清。而时下的“新水墨”体系也在很多细部上亟待进一步商榷。从词义学上,“新水墨”应是针对“旧水墨”而谈,此“新”“旧”之别依何而辨?“新”在形式、技法、材料、主题观念,抑或皆有之?从新水墨现状来看,更多的“新”或多或少体现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那么它在源流上距离中国传统水墨主脉更近,还是距离西方现代艺术统系更近?这个问题在时下关于“新水墨”的浅表研究和宏大叙述下颇为含混不清。分析近30年来新水墨阵营中的代表艺术家,可以清晰地看到,部分画家适于前者,而另一部分画家归于后者,在做具体分析时,不可在“新水墨”的大招牌下一概而论。即便是当前西方观念艺术激烈冲击中国水墨的状态下,依然有很多新水墨艺术家坚持画“旧水墨”,对于他们的作品,似乎也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画的是现代生活和眼前世界的“新”内容而被轻易纳入新水墨体系中。

      理性地看待这个“新”与“旧”的问题,不仅是题材、观念、技法语言的辨识,应该是在新水墨这个体系内建立一种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知标准。“新”有“新”的气度,“旧”也有“旧”的风骨,只要是符合艺术规律和文化走向的存在,皆能有不愧时代的水墨佳作诞生。当代纷纭竞胜的艺术格局中,在应时新变的观念导引下,中国传统水墨自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无论变化几何,如何用艺术真诚地呈现我们日常面对的丰富的现实境遇,如何满怀亲切地记录此般生存空间里人们的种种情感和思考,以及用何种形式的水墨作品来与之对应,这些依然是当代新水墨画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常玉的白菊2.8亿台币成交
    中国书画文化为什么被老年人所支撑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