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道借书-毛泽东》
- 伟大领袖毛泽东从小就酷爱读书。十四岁的时候,他已经把韶山冲能借到的书都读过了。 一天,毛泽东正在地里干活,有个过路人来找水喝,随口说出棠佳阁的藏书很多。毛泽东一听,忙问棠佳阁有多远。 过路人说:&ld......
- 《边塞诗人-王之涣》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一说蓟门(今北京市)人。唐代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之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六首。 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
- 《贝尔德发明电视的故事》
- 贝尔德,英国人,发明家,电视(即摄像机和电视信号接收机电视机)的发明者。他和费罗·法恩斯沃斯还有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各自独立发明了电视。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
-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
- 《请别叫我美少女》
- 粉红色的彩妆只能说明草莓的基因,果肉的味道才能构成人们喜欢的理由。漫画家夏达一直强烈抗拒“美少女”的称谓,甚至将其看成一种耻辱。其实夏达一点也无愧于“美少女&rdq......
-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 1。日有进境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
- 《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
-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画品如人品,......
- 《贝多芬一生的坎坷情感路》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人类音乐界的巨星。他不仅是个音乐家,而且为人类确立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形象,他是不甘平庸......
- 《诗成泣鬼神-李贺》
-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人。被后人誉为唐代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他上承楚辞九歌、南朝乐府的传统,并受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启发。也受到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其诗......
- 《谦谦君子齐如山》
- 电影《梅兰芳》中,邱如白一角因为对帮助梅兰芳取得旷世成功的齐如山先生的形象的严重歪曲而广受指责。那么,齐如山先生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说没有齐如山,梅兰芳就很难会有那么大的成就?齐如山其人齐如山,187......
- 《诗圣-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
- 《谦虚的大画家》
- 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然背着画夹到各地去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
- 《诗仙-李白》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 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 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李白毕生......
- 《谁都不能改变我的承诺》
- 快下班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接到市长邀请他参加晚宴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谢绝道:“很抱歉,我已经说好今天晚上陪女儿过生日。我不想做一个失约的父亲。”走......
- 《诗、书、画“三绝”-郑板桥》
-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最杰出者,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小时候......
- 《谁偷吃鱼》
- 谁偷吃鱼“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少年朋友熟悉的谚语。这条谚语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同时也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赋予了高度评价。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
- 《试才滕王阁-王勃》
-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写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绝唱。 王家是绛州有名的书香世家。王勃的爷爷王通,就是著......
- 《诺贝尔:把挫折踩在脚下》
-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
- 《讽刺“小傻瓜”-马克思》
- 马克思十二岁进了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所中学。 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来给大家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外号叫“小傻瓜”的葡萄园主的儿子在下面吃起糖果来。老校长生气了,突然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罕·帕慕克的故事》
- 每一份爱情的来临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作为这所美国人开办的私立学校中最为优秀的男生,男孩有理由得到情窦初开的少女的追求――他长相俊秀,气质儒雅,拉得一手漂亮的手风琴,而且,英语口语在学生中无人能及。当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