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擘口,是个很生僻口语词,和鬼劈口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随口乱说的意思,但是我不得不说其实字典解释的不对。汉字词义精深微妙,从古至今几千年流传下来,很多词的本义都被现代人穿凿附会曲解了。至于这些词的本义,随岁月湮灭无痕,再也没有人知道。
鬼擘口就是被曲解的一个词。
鬼擘口绝不是随口乱说,它的本义和现代词语中的一个字义有些相像,这个字就是“谶”(读chen,四声)。谶是秦汉期间的巫师、方士们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说文解字中说谶者验也,这个字也不常用,单个写出来只怕很多人不认识,现代汉语解释的意思是将来要应验的预言。有个成语叫做一语成谶,意思是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不幸的是所说的事真的就发生了,这句应验的话就叫做谶语。
鬼擘口和谶语有些相似的含义,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鬼擘口是口语词,谶是书面语词,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鬼擘口是因,谶语是果。
那么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因果之说是佛教用语,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历史上有很多鬼擘口的事例,我从头跟你们一说就明白鬼擘口到底是什么了。
按时间的顺序,先讲一个古老而熟悉的事件吧,这要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说起。
商朝又称殷商和北蒙,这朝的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中被称为帝,自天乙帝成汤开国,历十七代,三十传,共六百二十九年,至辛帝受被周所灭。周原是商的一个诸侯国,夺取天下后称天子,古籍中称周朝君主为王,这和商朝君主被称为帝是差着一个级别的。周后世为避讳,也把商朝历代的君主称呼降帝为王,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商纣王就是这样。
其实,纣王史上正号为帝辛,名受,是帝乙的儿子,相传我们吃饭用的筷子就是他发明的,纣是贬损之意。《史记》上说“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但是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也有史料上说帝纣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又说他天资聪颖,“智足以拒谏”,实在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所以很受父君帝乙的喜爱,他不是长子,却破格立嗣继承王位。帝乙即位十七年,崩,帝纣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绩,名臣贤相的诤言警句激励自己,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宠振邦国。因此政治还算清明,四海诸侯也还宾服。
只是在商的东面,江淮间有夷人时常侵犯国境,于是在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纣王决定御驾亲征彻底将夷邦征讨,史书上称“征夷方”。
九月,沫都(商都城,后更名为朝歌)柿叶正红,淇水之滨竹林叶翠,雄姿英发的纣王穿着军装,率领文臣武将举行了告庙典礼,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出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在黎邑(今河南浚县东)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取道商邑(今河南商丘)、攸地(今安徽桐城),直奔东夷前线。
商纣王师军容鼎盛,夷方闻风丧胆,并没有做大的抵抗就仓皇逃遁,纣王率军在夷方国域大肆逞了一番威势之后,于第二年正月从前线撤军,经攸地、商邑返回。在返国的途中,遇见风景好的地方,就留连待上几天,碰上好的围场,就带上亲信将官狞猎取乐,这样边走边玩儿,直到杨花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在国内的威望,但是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淫逸的情绪。东征归来,眼界开阔了,沫都就显得狭小了,于是纣王下令扩建沫都,并因沫都城西有朝歌山,正式将沫都更名为朝歌。
征夷方尝到了甜头,这以后,纣王就不断地向东夷用兵,连连取得胜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损耗了国力。一批批的战俘被发往朝歌,成十万、成百万的俘虏都变成了殷商的奴隶。
不得不承认由于纣王长期对东经营,中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商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滋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使得他在人臣面前骄横起来,越来越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忠谏之言,忌惮人的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高得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渐气粗声高,装腔作势。
同时生活上的要求也高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了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栋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楼已经不足以壮他的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就要诸侯进献美女。
这时,有苏氏(今河南武陟东)就献出一个千古留有其名的美女,名叫妲己。
淫逸丧德,残暴任性,这是国家灭亡的开始吧。
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就下令让乐官师涓创作淫奇的音乐,引进下流的健舞“北里之舞”搜求来的狗马厅物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别馆,多置飞禽走兽。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跳起艳舞,夺人魂魄,从此纣王在宫里朝夕欢歌,日夜宴游,荒废了朝政。
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淇县)挖凿大池,用美酒注满其间;遍植高竿,将肉食悬于其上,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每次开宴饮者达到三千多人,令男女裸着身体互相追逐跳起“北里舞”,荒淫取乐。
每到秋高气爽,纣王就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十天半月也不回来。国不可一日无君,可以想像当时朝政荒废的程度。为了满足妲己,将人砍头剁脚那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纣王和妲己打赌,砍断别人的腿看是不是空心的,剖开孕妇的肚子验看胎儿是男是女。
有一回,纣王与妲己在鹿台上欢宴,纣王命令嫔妃们脱去衣裳,赤身裸体地唱歌跳舞,恣意欢谑。数十个宫女不愿意,妲己就说:“可以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之类丢进坑里,将这些宫女投入坑穴,与百虫嘬咬,这叫作虿盆之刑。”有个叫梅伯的大臣劝谏纣王召回废太子,复立东宫,妲己说:“群臣轻侮大王的尊严,都是因为刑法轻薄的原因。可铸一个空心的铜柱,里面烧火,外涂油脂,让犯人脱衣抱柱,皮肉朽烂,肋骨粉碎,这叫做炮烙之刑。”纣王就照她说的竖立铜柱,梅伯顷刻间烧得肉焦骨碎化为灰烬。妲己又说:“可以再制一个铜斗,加火在里面。罪轻而不至于处死的,让他们以手持熨斗,则手足焦烂。”自此,再也没有人敢上言劝谏。
在酷刑和鲜血的刺激下,妲己越残忍越快乐,越血腥越美丽。妲己越美丽,纣王就越快乐。
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巧取豪夺,高赋重税,残酷地压榨人民,以满足庞大的开支;另一方面穷奢极欲,渐渐地把计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宗庙鬼神的祭祀也怠慢起来。百姓日益有了怨气,诸侯渐生了离心。
纣王是个很聪明的人,当然有所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采纳了妲己的建议,用重刑镇压人心,惩毙叛逆,有很多残酷的刑罚都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当时西伯侯(周文王)、九侯、鄂侯,并称为“三公”,九侯有一个女儿长得十分美丽,纣王听说了就下召宣她入宫,但是九侯的女儿看不惯妲己的行为,又不承欢,纣王一怒之下就把她杀了。《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九侯女不薏淫,纣怒,杀之。”杀了女儿还不算,纣王又对九侯处以醢(hai三声)刑,就是剁成肉酱,分给诸侯食用。
鄂侯听说了这件事就向纣王理论,纣王就将鄂侯处以酪(lao四声)刑,就是用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并把鄂侯的尸身制成肉脯,分而食之。《史记》上说“脯鄂侯尸”。
帝辛二十三年,有个叫左疆的弄臣告密,说西伯侯姬昌一直为九侯、鄂侯的事感到不平,并怀恨在心,纣王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这一囚就囚了七年。帝辛二十九年,西伯的一个名叫闳夭的臣子,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王,纣王这才放了西伯。回西岐后,西伯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却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领诸侯向纣王进贡,纣王大喜,特赐西伯土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给西伯特权代商征伐,于是西伯借这个权力,暗地里扩大自己的实力。此后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连胜。西伯侯的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归依了文王。
西伯侯表面上还是对纣王卑躬事奉,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小了。帝辛三十五年,西伯侯率军伐崇,既清除了周的后顾之忧,又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就把都城西岐下迁到丰邑,开始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侯姬昌薨,太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周武王伐黎。黎国在今天的山西上党壶,位于商朝都城朝歌的西面,对商构成威胁。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殷商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商有个叫祖伊的贤臣就对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商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预示(龟卜之术,就是甲骨上的文字),都看不出殷商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我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的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的,大王准备怎么办呢?”纣王听后坦然说道:“我的命不是上天给的吗?小民的恶言能把我怎么样?”祖伊踉踉跄跄走下殿,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
从此以后,纣王越发张狂,整个商朝都城神祗没有人敬祭,宗庙没有人管理,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供牲也没有人究。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的命运的。
徵子是纣王的长兄,几次劝谏,纣王都听不进去,徵子就对箕子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嗜酒淫乐败坏了。大臣互相效法不遵守法度,小民都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像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过际,殷商就要亡在今天了!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家到荒野去,请你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
箕子听了就说:“王子,上天给我们殷商降下灾难,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的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走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们的宗庙陨毁了,就没人挽救了。”于是徵子出走,隐于荒野。
徵子的出走,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殷商的丞相,也是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他叹息说:“君王有过失,不去劝谏就是不忠;因为怕死不去劝谏就是不勇;如果劝谏君王不听,那就宁愿一死,这才是大忠大勇的人。”然后比干穿上朝服,前往摘星楼面见纣王,当面指责他的过错,劝谏纣王洗心革面,罢黜妲己,重振朝纲。比干德高望重,又是帝乙托孤辅助纣王的重臣,纣王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百般敷衍才将比干打发走。
第二天,纣王的欢宴刚刚开始,比干就又来劝谏,这次他痛斥纣王的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劝纣王赶紧醒悟,惩治妖妃谗臣,重修德政,以继宗庙。纣王勃然发怒,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忽然下人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个老道想求见丞。那个时候世人敬天畏神,对方外的高人都很敬重。比干就请老道进来。
比干见那老道飘逸非凡,有神仙之气,就问:“老神仙驾临我这里,有什么指教吗?”老道说:“指教倒不敢,只是我夜观天象,见月黑星沉,中天文曲星黯淡无光,有陨坠之势,特来告知。”
比干问:“这文曲星黯淡是何预示?难道预示我殷商国运不昌?”
老道说:“殷商气数将尽,国运堪危,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只是这文曲星黯淡却只应在丞相一个人身上。”
比干拜谢道:“请老神仙明示。”
老道说:“天上文曲星掌人间禄马财源,福德兴庆之事,正应在丞相身上。文曲星黯淡几乎不能辨认,且闪烁不定,只恐丞相不日将有杀身之祸。”
比干听了并不吃惊,只淡然说道:“我也自知身处险境,如攀危崖,只是殷商都要亡了,我还留着这条命有什么用呢?”
老道摇头叹道:“只可怜了丞相这颗忠君爱国的心啊。”又说道:“我有妙法,或许可以保得住丞相的性命,只是不知道丞相愿不愿意用。”
比干说:“愿闻其详。”
老道从袖子里掏出一道符和一粒丹,说道:“我这里有神符仙丹,送给丞相。明日出门前,将此符用火化于水中,和此丹一起服下,如遭杀身之祸可暂保性命。”老道又神色镇重地说道:“神符仙丹只保得了一时,如遭杀劫后,立即骑马从东门出城,在东门外会遇到一个卖空心菜的妇人,此时就上前问她:菜没有心能活,人没有心能活吗?如妇人说能活,丞相的性命就可保住。如说不能活,那是天命所归,老道也没有办法了。切记,切记。”
比干听老道说得玄奥,想问得更清楚一,老道却摇头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贫道告辞了。”说着就往外走,比干跟着往外送,来到院子里,眼前院落空空,哪有半个人影。比干这才知道,原来真的遇了神仙。
第三天,比干洗漱完毕,将那道符化入水中,和着那粒丹药服下,等着时辰差不多,骑上马直奔摘星楼,要三谏纣王。
到了摘星楼,纣王和妲已酒乐正酣。闻报王叔比干又来了,妲己就对纣王说:“这比干倚老恃功,依仗着自己是王叔,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几次三番前来指责大王,破坏大王的兴致,难道大王的丰功伟绩用得着他来多嘴吗?大王一再退让,难道是因为他是王叔就怕了他吗?”
纣王说:“我是殷商的国君,难道会怕一个臣子吗?我是看在他是他是王叔,又是先王托孤辅政的大臣,这才一再容让,他如果还是一味得不知好歹,我一样要了他的命。”说完纣王喝停歌舞,宣比干上殿。
比干上殿,行了君臣之礼,又旧事重提质问纣王听了劝谏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拯救朝纲。只问得纣王无言以对,只好怒道:“你一个臣子,到底倚仗什么敢这样当面斥责君王?”比干说:“我倚仗的是圣人重善德、行仁义的大道来劝谏你。”
纣王说道:“圣人的大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名叫七窍玲珑心。既然你以圣人自居,又用圣人的大道来教训我,那就先把你的心掏出来,看看是不是有玲珑七窍,也好让我信服。到时候再谏不迟。”
纣王传进殿外的武士,命令当殿剖开比干的胸膛,摘出心来看看是不是圣人之心。
比干大喝一声说道:“王不过是想看看臣的心,这有何难,不劳武士动手,我自己摘出来给大王看。只恨我成汤六百年的江山就要断送了,不是我不尽忠啊。”比干从武士手里接过尖刀,撕开朝服,把尖刀插进胸膛,剖开,奇怪的是并没有血流出来。比干用右手探入胸膛,将心摘了出来,托在手上,那颗鲜红色的心脏玲珑剔透,果然生有七个孔,还在手中呼呼跳动。
心一摘出,比干顿觉心里空无一物,阴冷无主,万念俱灰。他把心掷在纣王面前,用朝服掩上空空的胸膛,急步出殿下了摘星楼。
比干一言不发,骑上马直奔东门,出了东门又走了好几里,忽然听到路边一个妇人大声叫卖无心菜。比干忙勒住马头上前问道:“这菜没有心能活,人没有心,能活吗?”妇人抬头看了一眼这个骑在马上失魂落魄的人,说:“菜没有心能活,人没有心怎么能活呢?人没有心即死。”
妇人话音一落,比干胸中一阵奇痛,大叫一声,口中鲜血喷涌而出,跌落下马。就此命归黄泉。
演义和历史完全是两回事,我不过想通过这段传奇的历史来说明什么是鬼擘口。
鬼擘口就是卖空心菜的女人说的那句话:“菜没有心能活,人没有心即死。”
这句话正是鬼擘口,一句话可以让人活,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死,如果经常口吐恶言,一旦应了鬼擘口,虽然是无心之失,良心上怎么能过得去呢?所以开口说话一定要谨慎,常存善心,常说吉言,就是万一应了鬼擘口,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
比干死的真惨,忠心耿耿却被剜了心。
从古到今,忠臣良将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干还算是幸运的。他死后葬在新乡卫辉,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相谏的忠臣,号称“天下第一仁”。
比干的墓是第一座历史上有记载的丘式墓葬,还是周武王封的,称为“天下第一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的尸骨埋起来,故称作天葬墓。墓四周生出的草木都奇特怪异,有许多空心菜和空心柏树。
北魏孝文帝围墓建了一座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比孔子庙还要早五百年,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庙”,历代英明的皇帝都加以封谥和维修,文人墨客多有诗词评价,并立碑纪念,以至比干庙里碑碣林立,成为文化浓郁的文物宝库。
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成的,上书“殷比干莫”四个字。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是土地,孔子借地为土写个“莫”而不是“墓”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拔出剑来在下面刻了一个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一块残碑。
但是千百年来,也有很多持反对意见的,说怎样能证明碑上的四个字是先圣真师孔子留下的呢?又没有笔迹可以对照。最后,是清朝乾隆皇帝做出最终的鉴定,乾隆对金石玉玩很有研究,他说纣亡以后,周朝之后历代史书都把商朝称为商,只有先圣孔子把商称为殷,这在史书有记载。比干的名前冠一个殷字,从这点能确定这四个字是圣人真笔,不然从周朝至今已经过了几千年,中间战火频繁,若不是有圣人真迹的神物,得上天呵护,怎么能保存这样完好?他大笔一挥,以官方权威对碑作出鉴定,从此再也没有人争议。
清东陵乾隆御碑上有“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宣圣真笔”的字句,比干就是殷三仁之一,四字就是指“殷比干莫”这四个字,可见这件事是可信的。山东曲阜孔子庙作为圣人府邸也没有孔子的笔墨真迹,于是专程派人出价二千万商议购买这块碑。
比干死了,他死后赢得万古芳名,但是我要说的另一个和鬼擘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就远没有比干幸运了。
我恍惚记起小时候说了不吉利的话,奶奶一边猛打我的后背,一边向地上连啐三口(鬼怕唾沫),就是担心鬼擘口吧,只是当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词罢了。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争强,七雄争胜,一时间风云变幻,英才辈出。这个人,就生在春秋诸强争霸的年代,是一个悲剧般完美的人物,名叫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在侍奉楚庄王的时候因为刚正敢谏而显贵,整个家族在楚国很有名望。
到楚平即位,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有个叫费无忌的人是太子建的少傅。太傅就相当于大师父,少傅就相当于二师父。
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楚平王派他到秦国为太子建娶一门亲,没想到这个秦国女子特别的姣美,费无忌就急忙赶回来报告平王说:“这是个绝代美人,大王可以自己娶了她,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楚平王一见这个女子确实美,就自己娶了这个秦国女子,并对她非常宠爱,还生了一个儿子。另外给太子建又娶了一个媳妇。
费无忌用秦国美女向楚平王讨好以后,就趁机离开太子去侍奉平王,可又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杀了自己。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因为秦女的原因,不会没有怨恨的情绪,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备着点。自从太子统军驻城,对外和诸侯交往,就要进入都城作乱了。”
楚平王就把太子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知道费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就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是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
楚平王又找来费无忌问话,费无忌说:“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逮捕了!”于是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命令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没走到,奋扬派人提前告诉太子:“太子赶快离开,要不然,将被杀死。”于是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们的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这样就会成为楚国的后患。”
楚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如果你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伍子胥)为人桀骜不训,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肯定不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
伍尚打算前往,伍子胥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的父亲活命,而是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会和父亲一块处死。这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
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
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用箭对准使臣,使臣不敢上前,伍子胥就借机逃走。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跑了,就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儿杀了。
伍子胥逃到昭关(在安徽含山县)的一条江边,没有办法过江,后面又有追兵,他害怕被抓之后不能报大仇,因为焦虑,一宿间满头的黑发变得雪白,这就是“一夜白头”的典故伍子胥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满头银发了。
一个在江上打鱼的老渔翁发现他在江边乱转,就渡他过江,伍子胥很感激,当场就把身上的佩剑解下来递给渔翁,说:“这是我贴身的佩剑,价值百金,送给老丈且当酬劳吧。”老渔翁摇头表示不要:“按照楚国的法令,能抓住伍子胥的人,赏粮食五万石,封执圭的爵位(楚最高爵位),我如果贪图财物就不会渡你过河。”
拜谢了老渔翁,伍子胥要饭逃到了吴国,当时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做将军。因为有才干,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在吴国做了官。
有一天,他走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就好奇地去看。原来是一个人准备和另外好几个人打架,那个人准备扑向另外几个人的时候,表现出的愤怒万夫难敌,连天上的行云都为之停步,还没有动手那几个人就吓坏了。正在这时,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地叫了一声:“专诸!”那个人马上收手,乖乖跟着女子就回去了。这大概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怕老婆的故事了。
伍子胥很是纳闷,就尾随那个叫专诸的人回家,问他当时的情况:“我看壮士在盛怒之下的杀气足以动摇天地,连我伍子胥都为之战栗,为什么您听到一个女子的呼唤就回去了呢?”专诸说:“我今天屈身一人之下,他日必定出头于万人之上。”伍子胥暗自赞叹,再看专诸的容貌,目深口阔,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就暗地里和他结交。
过了很久,由于楚国和吴国的边境都养蚕,两国的女子为了争采桑叶大打出手,楚平王听说了大发雷霆,就出兵攻打吴。吴国派公子光出战,并且攻占了楚国的边城,但是公子光很快就撤军回国。这时候,伍子胥就劝说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应该命令公子光乘胜继续打下去。”
公子光听说了,就对吴王说:“伍子胥的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他劝说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他的私仇,并不是真心为吴国考虑。”吴王听从了公子光的建议,不再出兵。
伍子胥感觉到公子光是个很难对付的人,手里又握有兵权,就刻意接近他,时间长了,又发现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死吴王自立为君。既然不能用对楚用兵的建议劝说公子光,就献计让公子光刺杀吴王,并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做刺客。为避嫌疑,伍子胥离开朝廷到乡下种地去了。
又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平王和当初从太子建那儿夺来的秦国女子生的儿子即位,就是楚昭王。
吴王僚趁楚国办丧事,就派他的两个儿子领兵袭击楚国,至使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一看机会来了,就于四月丙子日请吴王僚赴宴。
吴王僚在赴宴前问他的母亲:“公子光为我准备了酒席,前来邀请我聚会,该没有什么变故吧?”母亲说:“光最近心神不宁,常常有羞愧怨恨的神色,不能不小心谨慎。”
于是,吴王僚穿了三层狻猊铁甲,派手执武器的卫兵排列在路旁,从王宫的大门一直排到公子光家的大门,台阶、坐席、身旁,都是吴王的亲信,两旁站着的侍卫都手握长戟,并把戟的横刃互相交错着来防卫。真可以说是壁磊森严啊。
公子光一看,以为自己的事情败露了,打算取消行动。专诸劝阻说:“千万不可,我看僚的表情并不像知道我们要暗杀他。况且如今箭在弦上,不杀是不行了。”公子光就听了专的的话。
酒至半酣,公子光假装脚疼出去包扎,向吴王僚介绍说:“我手下有一名厨师。烤鱼的手艺极好,我请他为大王上烤鱼。”边说边告退。
专诸把那柄历史上著名的鱼肠剑裹在鱼里端了进去。专诸走到僚的跟前,趁他准备撕开烤鱼的时候掰开鱼身,推出鱼肠剑。吴王僚大惊失色,急忙后退,左右侍卫立刻把交叉的戟砍在专诸胸上,专诸的前胸当场被撕开,然而专诸狂吼一声,依然挺胸向前,左右侍卫全吓傻了,吴王僚也呆住了,专诸的剑刺穿了三层铠甲,吴王僚当场毕命。
这时吴王僚的护卫们才反应过来,纷纷上前乱刀砍死了专诸。公子光也发动预先埋伏好的士兵,消灭了僚的全部亲信,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he)闾(lv)。
阖闾即位后,重新召回伍子胥加以重用,伍子胥又向阖闾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用孙武、伍子胥做将军,短短几年就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可惜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就把他的尸体挖出来,鞭笞三百,以报杀父兄的大仇。
阖闾死后,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用伍子胥为将,灭了越国,完成春秋霸业,威震诸国。但是在杀不杀越王勾践的问题上,伍子胥和夫差有了歧。伍子胥主张杀了越王勾践以绝后患,但夫差为了向诸国显示他的仁德宽厚,只把勾践收在宫中为奴。
越国的大夫范蠡(li)文种不断向夫差进贡,又重金贿赂吴国的大臣,后来又把越国的绝世美女西施送给夫差,这样内外夹击,终于打消了夫差的顾虑,放了勾践回国。
伍子胥听说了就面见吴王夫差,劝他不要纵虎归山。夫差说:“我已经答应越国的臣子要放越王回国,怎么好失信给他们呢?”伍子胥悲愤地说:“越国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国的土地就成为越国的池沼了!”
此后过了十年,吴王夫差要攻打齐国,伍子胥就劝说道:“勾践卧薪尝胆,礼贤下士,肯定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希望大王放弃齐国,先攻打越国,如不这样,今后悔恨就来不及了。”
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却派他出使齐国。伍子胥带着儿子一起去,并对儿子说:“我屡次规劝大王,大王不听,我现在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不能和吴国一起毁灭。”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朋友,自己返回吴国向吴王报告。
这件事被吴国的太宰伯嚭(pi)知道了,伯嚭收了越国的重礼,又和伍子胥有间隙,就趁机向吴王说坏话:“伍子胥为人强硬凶恶,没有情义,猜忌狠毒。如今大王要攻打齐国,伍子胥独断固执,强行谏阻,败坏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朋友,这不是为自己留后路吗?希望大王对这件事早日想办法。”
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说完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让他自裁。
那天是五月五日,伍子胥手握属镂剑仰天长叹:“今日我死,明日吴亡。”又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我死之后,你们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好让我看看越国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
吴王听到这些话大怒,就真的把伍子胥的头割下来挂在东门楼上,并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子里,漂浮在江里,不许安葬。
又过了十年,五月六日,越王勾践率军攻破吴国都城东门,灭吴。夫差用属镂之剑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