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洛神赋图卷
此画取材于三国时代诗人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顾恺之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和连续分段的图画形式展现了曹植和宓妃(洛神)之间的情感动态,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传达出了赋文作者因“人神之道殊”而难以遂愿的感伤之情。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

-
〓 盘车图
北宋时期画家开始将视野从描绘仙佛和贵族扩大到现实生活,因此出现了描绘市桥舟车的生产活动的风俗画。《盘车图》是画家们所喜爱描绘的题材之一。此图画在乱山之中,搬运货物的人力车、牛车沿着盘山险路艰难行驶。画面中部的苍茫林木中,坐落着一家客栈。门前牲畜槽旁四只疲惫的骆驼或立或卧,客栈内则有伏案打盹的客人及服侍的伙计,客栈、车辆......

-
〓 步辇图
阎立本(?~6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临潼县)人。阎立本继承家学,尤长绘画,且有政治才干,开元年擢升为右相。他善画道释、山水、鞍马等,尤以人物画著称。他又工写真,不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并加以发展。《步辇图》以贞观十五年土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
-
〓 残荷听雨的韵味——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衙去,走马兰台如转蓬。《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把池中的残荷拔去。林黛玉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读到这一节,我常常......

-
〓 寒雀图
崔白,生卒年不详,濠梁人(今安徽凤阳),宋神宗(1068-1085)时期任宫廷画家,并以其非凡的才艺和出新的风格领导了当时的花鸟画坛,赢得了皇帝的特别恩宠。崔白擅画花竹翎毛,尤其以画带有野逸情趣的败荷孤雁而驰名,善于表现花鸟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和变化。《寒雀图》描绘隆冬的黄昏中一群在枯枝上相依栖息的麻雀,左、中、右三组麻......

-
〓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生卒年不详,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享有盛名的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善画人物、妇女、婴孩和鞍马。今天我们所见的他的传世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都是宋代的摹本。唐时风气”尚新题”,因而,现实生活成为画家们所喜爱的题材。《虢国夫人游春图》记录了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带随从盛装出游的情景......
-
〓 柔弱:守望在等待之后——解读白居易《长恨歌》
公元75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将一个歌舞升平的大唐王朝,拖入到浓重的黑暗之中。唐明皇在仓促之间避往蜀川,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进。……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陈鸿《长恨歌传》)。半个世纪过去了,唐朝承平如昔,人们依然在“暇日相携而游”。当岁月拂去了马嵬坡上......

-
〓 茂林远岫图
李成(919~967),字咸熙,李唐的宗室,山东青州人。五代时期为避乱曾在山东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故有“李营丘”之称。常以北方山水作为其描绘对象,所画内容有寒林雪景、山水湖泽,令观者如临平远险夷之境。李成绘画的主要特点是“气象萧疏,寒林清旷”。《茂林远岫图》画山涧溪流,行人搀扶涉水,周围山石间郁郁葱葱,杂草丛生,远......

-
〓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
人人都赞美这是一首好诗。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称引它,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都选了它。然而,它究竟好在哪里,却值得每一个读者反复玩味.探究出个所以然。全诗短短四句,通共不过二十二个字,没有铺叙,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不讲究什么吞吐回环,更不屑于堆彻雕琢,只是大声咏叹,直抒胸隐,但是,它的境界却何等阔大,格调何等雄浑,含义何等深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