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末年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因曹全字景完,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由王敞等人撰文,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碑文记载了曹全的生平事迹,包括他镇压黄巾起义的功绩,是研究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资料。
笔法:
笔形经典,丰富多变:《曹全碑》的笔画形态丰富,点画、横波、波挑等笔画情趣多端,充分展示了成熟汉隶的风貌。
圆实活脱,刚柔相济:笔画以圆实的篆籀笔意为主,形质极佳,刚柔相济,展现出遒丽多姿的风貌。
静中寓动,曲直相谐:行笔稳健,曲直相谐,动静结合,展现出丰富的节奏韵律。
轻重相和,提按丰富:笔画以细线为主,但粗细搭配和谐,提按技巧高超。
结体:
横向取势,结体扁平:字形多呈扁平结构,横向舒展,展现出强烈的动势。
中宫紧收,四周舒展:中宫紧密,四周笔画尽量舒展,形成中敛旁肆的特征。
主笔定位,重心多变:主笔突出,重心变化丰富,展现出险绝之势。
章法:
纵有行,横成列:布局整齐,字距大于行距,整体效果疏朗开阔。
纵荡横涌,静中寓动:章法静中有动,整体如波澜涌动,姿态优美。
《曹全碑》是现存汉代石碑中保存较为完整、字体清晰的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研究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汉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
《曹全碑》于明万历初年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以其秀美典丽、飘逸多变的风格,成为学习汉隶的首选范本。其笔画和结构相对简单明了,易于初学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