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复(1899- 1979年)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家,受西方野兽派影响较大,但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他的绘画。人们似乎也将他早年在绘画上的探索淡忘- -甚至今天已难以见到那些绘画作品,现在留给后世的却是对岭南产生深远影响的书法与篆刻。
吴子复原名鉴,又名琬,字子复,上世纪四十年代后以字行,别号宁斋、潭庐、伏叟等,原籍广东四会,出生在广州西关。吴子复本人曾受过私塾、英文专修科、市立美术学校等各种新、旧式教育,因此既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也不乏西学的影响,曾执教于广州市美术学校,从事油画的教学,课余则潜心临碑。其一生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书法与篆刻。在书法方面,又以隶书成就最为突出。
吴子复早年的书法既受到何绍基影响,也受广东书家林直勉的感染,但总的来说,得力最多的还是汉碑。他主张学习汉碑需有层次,由简到易,其中最主要有六种,他将它们排列为《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他认为这六种汉碑的点划形式是一切书法点划形式的祖宗,魏晋以后的书法无不从此枝分叶布。因此,他侵淫既深,得道亦深,我们在他的隶书中所看到的古韵即是其深得六碑堂奥的结晶。
同时,吴子复并未局限于一家一式,而是兼收并蓄,广采历代名碑法书,将己意与古韵相结合,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风。他的书法大抵以平和秀雅为貌、以冲淡古风为神,波澜不惊,平铺直叙,反映出他以出世之笔写入世之字的定力,因此不是一招一式可以偶得的。
早期广州的很多牌匾、碑刻多出自吴氏之手,一时影响甚巨。其中最为人所艳称的莫过于广州镇海楼之长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该联乃晚清湘藉名将彭玉麟的幕僚李棣华所撰。联文已将镇海楼这座岭南名楼所经历的世纪沧桑概括得淋漓尽致,再配以吴氏遒健多姿的隶书,显得格外的气势磅礴。正可谓名楼、名联、名书相得益彰,足以传颂千古。
吴子复的书体在广东地区影响较大,一时临习之人极多,所以又有人称这种书体为“吴体”。在他的传人中,比较有名的有张奔云、关晓峰、何作朋、李伟、李家培、陈作梁、林少明、陈景舒等,目前已形成了当代岭南书坛的一大群体,成为广东书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可以说,吴子复在广东的影响已经超越同时期的很多书家,他的弟子们又以其书艺传承下去,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