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80岁了!这简直难以想象!然而刘国松真的80岁了,中国美术馆为祝贺这位著名的中国画改革者80寿辰,在4月里为刘国松举办了“80回眸——刘国松艺术创作展”。
刘国松应该是改革开放30年里对中国画画坛影响很大的人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国松是以狂飙突进般的“旋风”席卷整个中国画坛的人。
作为第一个到大陆讲学参展的台湾艺术家,也使他受到热烈的欢迎。这位不知疲倦的艺术家热情洋溢地奔走于全国各地,宣传“中国现代画”观念,演示他的改革中国画的百余种全新的技法。那时,刘国松大胆激烈的中国画改革思路和变革方案,受到中国画界几乎全体画家、评论家的追捧,有人甚至以“刘国松旋风”来形容他。但随着中国画坛黄秋园、陈子庄、黄宾虹、文人画热及笔墨风兴起,“刘国松旋风”的势头受到遏制。一些以前热捧过刘国松的人面对刘国松又都小心了起来,再后来,“当代艺术”在中国开始时髦起来,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们对这位“革命”前辈不以为然,于是,刘国松身份又显得微妙了。尽管如此,当代中国画中流行的工笔画或水墨画里的肌理制作之风、势头未减的现代水墨之风,大多仍与刘国松有密切关系。
其实,刘国松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从他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台湾成立“五月画会”全盘西化追逐西方现代艺术,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来到大陆却又另创一套变革中国画的全新手法,他“革毛笔的命”,“革中锋的命”,全在中国画的要害上动刀。直到后来美术史家李铸晋热情推崇并详尽评论肯定刘国松,引起国际国内对刘国松的强烈关注之后,质疑和否定刘国松的舆论才逐渐衰减,但争议始终未停。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刘国松在大陆的被热捧,政治上的因素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政治的热情过后,中国画画界重新审视刘国松时,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变革,这些世纪性矛盾才又重新集中到刘国松身上。
事实上,大陆的画界并未真正读懂刘国松,并未真正认识刘国松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重要意义。称赞刘国松者,认为他敢大胆反叛传统,称赞他那些肌理制作手法对中国画陈旧笔墨的革命,认为其艺术“现代”;批评刘国松者,认为刘国松背叛了民族传统,其制作一套简直就是胡作非为,其艺术就是“西化”。其实,此种评价,毁誉皆非,刘国松冤矣!
上世纪50年代全盘西化过的刘国松,在上世纪60年代却花了近5年功夫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传统,以致差点成为著名美术史家方闻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博士。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刘国松是深入了解了中国美术传统的本质与系统性质的。刘国松当年对中国美术史和古代画论研究之深入,他发表过很多论文和评论,在台湾甚至还出版有两大本论文集。他的理论成就,让我这位也研究中国美术史和画论的人颇为诧异。刘国松因为了解到美术传统有其意象体系的精神内核,才在超越物质的历史感与宇宙感的追求中去达到“抽象意境的自由表现”;也因为了解笔墨并非中国画的根本,也为了克服明清以来笔墨崇拜与笔墨至上才“革中锋的命”、“革毛笔的命”;正因为对中国画现状因袭性太强个性太弱而倡导“先求异,再求好”;也因为中国画面目雷同太多,创造意识太弱,才干脆舍笔墨而尝试肌理制作以求十足之创造;为了追求时代感和中国民族特色,才在多种现代题材和水墨味上下功夫……刘国松所以不是全盘西化,不是逞怪炫奇,不是离经叛道,不是背祖离宗,也在于此。
从刘国松30岁时立志创造“东方画系的新传统”大胆变革中国画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2007年4月26日,当他75岁时,我国最传统最古典也最经典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给刘国松举办了回顾展,并且收藏了他的一批作品。彼时,我也为刘国松撰写并出版了《刘国松的中国现代画之路》。刘国松说,那几天是他最欣慰的日子。故宫博物院的办展和收藏,无疑是对这位多年来从深层次吸收中国艺术精神而大胆变革国画者的最高的奖励。而中国美术馆在他80岁寿辰时再次举办盛大展览,无疑也是对刘国松半个世纪中国画改革成就的再一次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