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李冰奇:文化的跨民族性——飞散观之后的再认识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213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0:25

    我是1989年从我的故乡——潍坊,走向世界的。那年首次参加中日水墨画第四回展,又应邀赴德国艺术交流,举办个人画展。海外的世界很精彩,使我开阔了眼界。从那时起,一个探寻世界美术奥妙的欲望一直牵动着我,使我游历了德国、前苏联、墨西哥、捷克、马来西亚、瑞士、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文景观、不同的生活理念,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更加引起了我内心的冲动。为了改变这种走马观花、旅行式的、浅层次的表面感受,我于1997年正式定居美国加州。 当我真正定居美国,面对生活现实后,开始的新鲜感,很快被移住后的失落、忧郁、恐慌所代替。习惯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理念、熟悉的艺术程式受到现实的严重挑战。是循规蹈矩,还是探寻求变,使我徘徊了很久,真有点象小时候躺在树下看蚂蚁在树杆上爬来爬去的感觉。最后,我还是决心走出蕃篱,重新调正自我,从不同视觉看世界,用多种方式交朋友,对文化的跨民族性作深入的思考、探析、追求,一年后多有心得。1998年6月美国福特基金会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在州立大学举办了“国际艺术理论研讨会”,我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文化的跨民族性——飞散感观之后的再认识”的专题报告,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的艺术生涯也开始了新的转折,同时也更坚定了我走中西结合艺术之路的信念。

    一、关于“飞散”的由来

    “飞散”一词,原出自希腊,意为之散开,播种式的散开。后变译为离散,为之无奈的离开原固体(如“家园”),属于失落的、被动的。而现代意义上的“飞散”,不是被动、失落的,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在“飞散”中寻求新的生机,谋求更大的发展。

    由此而引发的是——“家园”意识逐渐淡化,它只是人生旅途程中的驿站。人的一生,将会以不同的形式,从一点到多点,从数点到多层面的全方位散开。目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好环境、东西方语言的可译性、生活习惯和道德理念的可容性,已为现代的“飞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更加体现了飞散意识,它从物我的流动过程中,突破区域的、民族的局限性,超越了自我与各种清规戒律,实现在更大范围的兼容组合,“有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

    二、飞散是双向的闯入

    东西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过几次历史性的碰创、飞散。从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麦哲轮到马可波罗,一系列的飞散活动,可以看到,飞散并非消灭原有的固体,而是相互结合,滚动发展。在流动飞散中,既包容了传统又启蒙了现代。因为在飞散过程中实现了新的整合,出现了新的格式,这就会使我们对过去心中的意念,产生再造、混合的情感,提升后有追寻、扩展、繁殖的强烈欲望,只有保持强烈的张力欲望,才能产生主动飞散意识。未来主义就是飞散,就是艺术及其它的全球化。

    如把中国画固定在传统的模式上,不再创新,就是在懒散中享受老祖宗的遗产。世界艺术圈既已经包容了你,如非要自定一个圈是不可能的,那是作茧自缚,本土文化不是世界的文化,因为飞散是双向的。所以,被动的改良,不如主动的去探索,中国画才可能快速步入现代和后现代。

    三、飞散之后是否能回到原点

    飞散之后是一个新的组合体,丰富了新的内容,不可能回到原点,他只是等待新的因素出现,再双向闯入,形成新的循环。如现在中国画已增加了西方的色彩、构成、视点,产生了新的面貌。如果在此基础上以飞散意识深入研究东方传统,了解西方的人文情趣,在东方悟性的幽默里,增加些西方悲剧的意识,在多元论的诱导下,会更加随心所欲,返朴归真,使艺术的内函更加丰富、更有异向张力。

    当前艺术改革已成时尚,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兴起。但仍存在循规蹈矩的问题,既偶有变化,也仅限技法上的改良,很快又被淹没,因为他不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飞散会使艺术家在世界这个大圈子里,透视“家园”中的良和莠、长与短,会在比较中更好地存良去莠,扬长避短。飞散会使人们对“家园”产生的广义的理解。“家园”是相对的概念,国家相对全球来说是家园,地球相对宇宙来说也是家园。我们搞艺术的就应该有宽阔的胸怀,把地球视为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园里,你可以在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里汲取各种有益的营养,把自己的艺术提炼的更加精彩。艺术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这是我飞散后的最大感受之一。

    传统的家园观念,是一种习惯的自然定位,从生长、到发展,留下了一卷又一卷的忆念底片,留在记忆里,它有种族性,区域性形成的人文情感。在一定环境里,它有时是盲目的自信,会掩盖民族的真正内涵。当流动飞散后,原有的生活方式被切断,现实和梦冲突交织,这种错位的感觉,会让你去蔑视命运的残酷,你会为无所不在的真情所感动,会发现新的生命的真谛。感情结构的多样化,产生一种超脱感,正确调整,冲洗过去的忆念底片,重新构建大家园的框架,会使你的情感、艺术得到质的飞跃和升华。

    四、飞散者的情感

    必须肯定飞散者是热爱家园的,只是希望重塑家园的辉煌,是一个非定位之定位关系的实践者。生活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家门走上社会,在茫茫人潮中流动,谋求生路,寻找发展的过程。

    飞散者刚开始往往从优越、梦幻的追忆里,跌落到失望、郁闷,继之是寻找、挣扎,产生了生存的张力。在穿越死亡般的过程中,进入了悲剧意识,进而提升灵魂,在恐慌中,冲洗过去,创造了新的自我。过去的家园不会枯萎,而是更高的升华。在飞散过程中的对抗性、妥协性,进入共处双规,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的结合,在边缘游离状态中,互相对比,找出差异与共性,组成新的飞散混合体。再飞散、开发、再造、进入繁衍,那么绘画的语言,就是融古今、集中西艺术之精华,最能表述世间万物之真情。

    东西方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矛盾中,由表象到内象,超越了本民族的思维,进入世界文化大圈。反之是旅行式的思考,表象式的改良主义。今后文化艺术,将是混合的未来主义,狭隘区域、民族主义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世界文化大圈里,中国画的意象才更丰富,语言才更精彩。

    新兴的文化力量不是在中心,而是在边缘出现。由于中心的稳定性、习惯的麻木、盲目的自信、思维的模式化,往往把本民族的就认为是世界的,排斥异性介入。而边缘是敏锐的飞散群体组成,他们有冲击的想象力,能分析出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把东西方艺术的最佳表现形式集中起来,做一道美味大餐。东西方文化在相互关联,又相互碰撞中,寻找差异,达到一种新的超越。在整个过程中,并非把过去抛到脑后,而是分析,借鉴,再造。这种以差异的表述为特征的现象,在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的探索、改革,加速着世界大文化艺术框架的构成。

    五、民族文化的可译性

    艺术作品必须进入可译性。一张一目了然的绘画,毫无解译与神秘,是没有再造的“家园”,充其量只有本民族的文化理念,是没有可译性的固本主义。我们是以情感、思维,哲学入画,所表现的是再造的、视点的改变,给了人们更多的钥匙。任何人都可以寻找自己对应的情感,打开更多的门。使作品进入可译性。再造绝不是背叛,或蔑视自然,而是师造化、师心,使自然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近。

    山有灵,人有性,灵性相撞,则为造化。飞散后,山及我,我及山,到非人非山,最后还是山。非山即山,就是再造的家园。在艺术家的情感里,错位再错位,把视点变为散点的视角,所表现的是旅行思维日记,深具文学性,并非是画山绘水而已。有追寻,才有发现。只有飞散,才能进入艺术。万物有差异,因人的情感变化,强化差异,把物我之灵打碎,重新组合,产生互动的张力,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六、飞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游牧式的巡回,重复飞散。在飞散过程中,如依循固定模式,平面式的游动,只注重表象,走走看看,只能又回到原点。如技法上的简单摹仿,以色彩关系取代黑白关系,以随意性代替思维性等,是不会实现当初飞散的目标。

    二是盲目的乐观主义。以表象代替内象,以形式化、符号化代替内容,形成天女散花般的快感,自以为到西天取到了“真经”, 盲目乐观,将会一事无成。

    三是飞散的盲动主义。一些人对自己的家园了解甚少,无家所依,如无根之木。无目标的盲动飞散,毫无意义,实现艺术的再生、混合、繁衍是很难的。很容易走上极端,或全盘西,或固守传统,造成情感泛滥,对历史不负责任。

    四是从恐慌中跳出来。要区分悲观主意和悲剧意识的内涵,把飞散过程中的种种情感,通过悲剧意识去提升。悲观主义,逃避现实,老是在过去的梦里徘徊,其结果只能是艺术的枯萎,甚至死亡。

    五是艺术家关键的是要有飞散意识。有的人虽走出门或某一区域,但抱残守缺,只是形式上的飞散,就是浑身贴满了标签,依然是原固体。有的人虽身居家园,却发现差异,引起思维的振动,产生了飞散意识,成为边缘飞散群体,同样能汇聚在跨民族的文化洪流之中。

    艺术的希望在飞散过程中不断创新,只有接受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才能快速步入艺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岭南画派何以在上海崛起?
    最应该革的是油画的命
    相关动态
    黄庭坚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网友们认为“丑”云布集团:古代书法中的“永字八法”——笔法与结构的奥秘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家推荐
    谢昆姜春祥陈菏生龙开胜叶培贵王勇强李学伟王立志舒乃仁南海岩
    画家推荐
    刘国志张琳琳李亚程晔修东强程兴林张延东北香子张洪军孟凡书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