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是近代中国美术史最时髦、最有效果的用语。从康有为要革传统中国画的命具体到革笔墨的命,革宣纸的命。革来革去,革出几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成效。某些搞创作的、玩批评的脑子都混乱得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既然“革”习惯了,我看还必须革一次油画的命。 油画进入中国大约有100多年,油画“舶来”之后,中国画的命运便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梁启超曾在一篇短文中对他在欧洲所见的写实油画极尽溢美之辞,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大批学子放下毛笔跑出书斋,远涉重洋追求梁先生笔下那种美妙至极的绘画。回国后,他们成为中国油画的教育家。他们的油画作品大多属于美术教育范畴,并未涉及艺术本质性的成分。我们所熟知的佼佼者如林凤眠、徐悲鸿、关良辈在纸本上的国画成就远甚于他们的油画作品。
在中国油画史的每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把我们认为最优秀的油画家同西方的三流油画家相比,不一定能比得过。无论从思想性、绘画性等各方面的驾驭能力上都逊色一大截。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领域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充其量是一种微弱的补充。我的一位油画家朋友曾困惑地说,外国人看中国画家画油画,就好比我们看外国人画中国画那种感觉。靳尚谊先生画了一辈子油画,亦曾在央视公开怀疑过中国油画的前途。
中国画家画油画不可能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真实感受。画布、排笔、油性颜料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画家用的东西。我们拿排笔就像外国人拿毛笔、筷子那般别扭,我们怎么可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
每个区域的文化必然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形成自身的创作系统。它同这个区域的历史、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我们可以偶尔吃一次牛排、烧烤,外国人也可以尝试用筷子夹中国菜,反串一下,玩一下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当成习惯,就会生肠胃毛病。
油画在中国不可能成为艺术主流,虽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画家画油画的比画国画的多,这不是国画的问题,而是艺术教育的问题。中国油画家中可能出一些相对画得不错的画家,但不可能出大师,油画在中国百年了,从未出过一个大师,这就是油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没有出路的有力佐证。
看来看去,中国美术最应该革的是油画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