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款
一幅画创作完成以后,就要题字和捺印章。翻开中国古代绘画史来看,款字、印章出现在画面上的时间很早。
作者在纸绢画幅上题款字,可上推到唐代。根据记载,自唐宋以来,画家在画面上题字已成传统。但宋以前画家多以小楷题识于树根石隙,仅发挥作者记名的作用,有的画家还不题字。
由于唐宋古画多不题款,纵有题款也是将题识隐于画面的某个角落或石隙树根处,且多小楷,又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剥落变色,故要区分这些画幅有无题记或找出题记,就成为非常费力的事情。自苏轼、文同等人出,开始了在画面上长题,后来又兴起了倩人题识或多人攒题诗词散文的风气。
宋元以来,在画幅上题记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兼擅书法词翰的缘故。画上题款每多长篇淋漓,与画笔争辉。自此以后,在画面上题写诗、词、歌、赋、散句、散文,便成了画家的惯例。
由于在画面上题长跋、排律每侵画局,在画家创作时,就要预先想到题字的地位,从此款字题跋便成了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家在作画之先就要预先想到题字的款式、地位,要顾及书、画在画面构图上的统一,也就是说,要把款识处理在画面的整个结构中,根据构图的开合、疏密、虚实、顾盼关系,将字和画作全面统一安排。题字过长或过短,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当;书法的楷、行、篆、隶,也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斟酌选用。若题字位置适当,诗词内容贴切,书体选用合宜,那么画就增色;反之,若选地不当,诗跋见杂,字体恶劣,行距失次,就会影响作品效果。总之,题款识、诗词、跋语和画面关系密切,作者对款字的意义和款式的规律,不可不细心研讨,予以适当的运用。
在画面上题字,对于中国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功用是多方面的,是和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完全相关的。题字除了说明作者的姓名、别字、籍贯和创作年月岁时外,主要是要通过诗词散文的题咏来辅助画笔,说明画题和作者的表现意图,从而突出主题,进一步感染观者,给予更深刻的印象。
在画面上题诗词或散文,要符合画笔的内容,没有适当的字句就不要强题,以免繁冗。古人的诗词代表旧的思想意识,尤其是那些荒凉索莫的词语,不可再行抄用。今天的画面题字,要求有意义、有思想性,要能辅助画笔,诗与画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诗画结合得好,才能引人入胜,不然牵强拉杂,语不达意,不合矩度,反成赘物,有污画迹。过去说项墨林题词多累句,乞画者每先以青钱三百馈小童,使其伺画毕即捺印记,取出以免题识,谓之“免题钱”。这个故事可以说明题跋的不易见功。
在画面上题款字的主要目的既然是为突出主题、为中心思想服务,那么,款字内容也和绘画内容一样,由于时代不同,作者思想感情不同,而表现出显然不同的思想内容,从这里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画家的思想。
从前人画面题款来看,分类大致如下:
1、只说明作者姓名。2、名款以外,附有作画年月日时。3、名款以外,又书有画题。4、名字以外,附书诗词散句、长句、排律和词赋古文全文。5、名款以外,题散文短跋,说明画理或画法心得。6、名款以外,用散文说明作画时情景。7、题名以外又诗,诗后又跋。8、题名姓以外,又附记别署、室名、年龄、创作年月。9、把官职写在画面上。10、临摹古人之作多述明“仿某家”、“临某家”。11、在画幅上题双款。今人请画家作画,也多喜索题上款。画家题写上款,一般视索画者资历、年龄、辈分的不同分别应用“先生”、“仁兄”、“尊兄”、“同志”等称呼。如系同行,可题“有道”、“方家”、“法家”、“同趣”、“同好”等。旧时每按年辈长幼和亲属关系使用伯、叔、兄、弟、侄、甥、贤兄、年兄、学兄、世兄等称谓,亦可斟酌题用。根据习惯,称谓之后,又有“雅正”、“指正”、“正画”、“正之”、“莞正”、“粲正”、“教正”、“教之”、“嘱正”、“雅嘱”、“正嘱”、“哂正”、“补壁”、“清赏”、“一笑”、“指疵”等短词,均须视相互间关系而恰当运用。
画面题字题诗,须看画面需要。写意花卉书款多用行草,工笔画则应配以笔画工整的字体,做到书与画调谐一致。画面题字关系画幅全局,须视画面空白而定。一般在画面空白处上题,或在天空,或在地角,或压枝叶,或隐在石隙树荫,或在云水部位。
印章
画幅上的诗文书画是一个统一体,除题跋的字体要和画面统一外,印章的印文篆体也要和画面统一,也就是印章的字体、章法、风格要和字画的风格相符合。用印多少、大小、朱白,须视画面需要而定。应于题款前统一筹划安排,预先留下用印位置。
今日用闲文印章,选用印文要恰当。大体可分类如下:1、姓名印。2、别字印。3、室名印。4、地名、甲子、年龄印。5、闲文印。6、有关职官印。7、长句散文印。8、鉴赏印。
印章的种类不同,故捺印的位置也不同。用印还可调节画面色彩,捺白文印、朱文印,皆因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