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贵州土纸要经历“16道制作工序”,“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贵州土纸
在安顺经开区牛蹄关村的造纸坊,古法造纸技艺代代相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一张贵州土纸,需要经历16道制作工序,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通过改良、创新以后,衍生出10多种不同的品类用于绘画、书法。
舂捣、捞纸、焙纸……王家举从事造纸30多年,土纸从过去单一的包装功能蜕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艺术特质,而他也一直在研究如何让贵州土纸转型。
“我们土纸的优势保存比较长,韧性、密度还有晕墨都很好。我从1983年开始,向书画纸方向转型。书画纸要求特别高,纸浆紧密、均匀,每个环节都是很精细的。”安顺市牛蹄关村造纸坊造纸师王家举说。
从8月20日开始,“从徐悲鸿的贵州土纸开始——中国美术创新体验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个展览从策划到展出历时两年的时间,由贵州美术馆、贵州省美协先后邀请了260多位全国美术名家走进牛蹄关村,体验当地制作的贵州土纸,创作了400多件艺术作品,从中选出了100件展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展出了43件徐悲鸿在贵州绘画时的原作。这些作品创作使用的纸媒材都来自牛蹄关村制作的“贵州土纸”。土纸和艺术的碰撞,也给王家举带来更多思考和试验。
王家举还展示了一款定制化产品——云龙纸,因为加了粗条更适合画画。“基本上每个绘画老师都和我交流过,他们一提意见我就很高兴。比如水墨画的,喜欢多加草料。采纳他们的意见,改良我的配方。努力去创新,今年把材料备好,明年书画纸再升级。”
土纸新用,离不开手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展览期间,不少艺术家对土纸的配方、规格、质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意见。策展人、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也第一时间赶来造纸坊和王家举讨论如何改进。
“这次活动全国的艺术家来了以后都很兴奋,不断打听土纸情况、怎么买。但是我们现在的土纸主要针对中国传统画家,很多画油画的画家更喜欢肌理感重一些、纸张更厚的,所以还需要继续改进。”策展人、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认为,通过传统工艺和艺术家创新结合是非常好的点,以后做成文化产业品牌,贵州纸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抗战时期,徐悲鸿用贵州土纸画出了一匹匹奔腾的马。如今,贵州土纸再次与艺术碰撞,不仅传承非遗技艺,也为艺术创作赋予更多可能。
“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油画家、版画家、国画家、雕塑家都用来体验贵州的土纸,我们也希望给全国的画家提供一种新的纸张,一种新的创作材料,让大家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用贵州土纸表现贵州。”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