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市徐汇文化馆举办的“探寻本真:儿童艺术心智成长”艺术展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该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联合指导,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共有来自70多位年龄在6-16岁之间的小作者创作的320余件艺术作品参展。
让人略感惊讶的是,这场艺术展的策展人朱想还是一名一位高中生,就读于上海民办位育中学国际部。她告诉《IT时报》记者,策划这场展览的初衷是来自一本名为《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的书籍,她想通过实体展览的方式,将书中提到艺术对儿童心智发展的积极作用展现出来。这本书的作者杨颜也是朱想自幼学画时的老师,本次展览的艺术指导老师,资深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据记者了解,展览是由朱想和她的父母组成的3人小团队在业余时间策划和落地的,筹备期,朱想一直住校,只有周末能回家面对面讨论。因此,3人小团队利用OpenAI的语言模型ChatGPT和飞书等科技工具,来完成这项既需要专业水准,也有着巨大的工作量的展览项目。
首先,收集1000多幅作品,并从中挑选出500多件入围作品。在收到实物作品后,再次进行筛选,最终确定320多件儿童艺术作品参展。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涉及了很多流程,包括作品提交、选择、目录和展区的安排,还有策划展品和设计纪念品,以及确保每件艺术品在展览结束后安全归还给小作者们。在ChatGPT的帮助下,这些挑战不再是难题。朱想的父亲利用ChatGPT编写程序,帮助这个非专业团队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个作品管理系统,并在展览的管理过程中起到了数字辅助的作用。
除了快速建立一个艺术品线上线下的仓储系统,ChatGPT还帮助策展人跟踪每件艺术品的状态和关键信息,并能够快速索引作品的位置和其他与作者有关的作品。
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管理过程,还延伸到内容生成领域。虽然展览的内容并非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但ChatGPT在提供坚实框架和灵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智能运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策展人创作出足够数量且引人入胜的内容,在推动展览的观展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筹备期间面对60多个独立和协作的任务,3人小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另一个挑战,但他们巧妙地利用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团队使用了工作协作软件飞书,它能够促进各种任务的远程协调。从文案撰写、传播、视觉设计到材料采购、志愿者招募和管理,协作工具的实际应用成为了快速应对变化、快速决策和跟踪进展的案例,克服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
朱想在接待参观者,讲解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探寻本真:儿童艺术心智成长”艺术展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讲述了一个独特的儿童艺术发展故事。这些展区包括阶段展区、主题展区、装置展区和个人成长展区。每个区域都生动地展示了儿童艺术对心智发展的影响。
阶段展区以题材为线索,用不同年龄和艺术学习阶段的孩子们的作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出发展示儿童艺术创作的变化;主题展区则集中了剪纸、纯线画、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策展人独特的诠释。装置展区为参观者提供了欣赏儿童装置艺术和手工玩具作品的机会,探索不同媒介对儿童艺术心智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个人成长展区展示了几位参展少年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作品,从5、6岁的儿童到现在16、17岁的少年,强调了持续的艺术实践对个人成长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7月26日。开幕以来已经迎来了关注儿童艺术的亲子、独立艺术家以及部分小学的师生观展团等。以有限的资源举办如此规模的展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努力,但策展人朱想及其父母成功地利用技术应对了这些挑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工智能和协作工具等创新技术如何改变艺术世界,打破障碍,培养未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