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女人是不容回避的,她们就是武则天和慈禧。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女人,都生活在封建时代,都从丈夫执政时开始参与朝政,到儿子做皇帝时,自己羽翼已丰,逐渐取代儿孙,实际执政长达数十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
她们的不同之处众多,在她们实际执掌政权时,武则天自己公开做了皇帝。慈禧则一直躲在幕后,垂帘听政。
出生在四川广元的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时她还是一位顶级的知识女性和艺术天才。
在武则天14岁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因其精通文史和善于骑射,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才人虽是皇帝嫔妃的一种,但才人的职责却与其他嫔妃不同,才人要帮助皇帝整理奏折、处理公务,皇帝外出时才人还要骑马带弓随侍御前。所以皇帝选才人的标准除了美貌,还需有才学、通文史、善骑射。
武则天天资聪慧,从小跟随母亲杨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和佛学经典,加之美貌非常,所以李世民很是欣赏这个容貌美艳、才情卓著、性格坚定的武才人,赐号“媚娘”。后来武则天创作有文学作品集《垂拱集》100卷、《金轮集》6卷,可惜这些大多失传,只在《全唐诗》《全唐文》中留下了少量诗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武则天不仅精通文史、才学出众,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顶级书法家,对于武则天的书法成就却是鲜为人知的。
撰写于唐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六月、立于河南偃师市东南猴山之巅的升仙太子碑乃是武则夭75岁高龄时的书作。
此碑创造了中国书法碑刻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通由女性书写的碑刻;第一个由多位书法名家共同题写(碑额及正文由武则天书,碑阴题名由薛稷、钟绍京书,《游仙诗》由薛曜书);第一通兼有飞白书(碑额)、行草书(碑阳正文)、楷书(碑阴)多种书体的碑。
王羲之粉丝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书法发烧友,他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推崇备至,梦寐以求,最后用尽手段终于获得。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武则天几乎天天都有机会亲近王羲之的法帖,她也暗暗地去仔细揣度、细细研读,还不时临习。如此这般,武则天深得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一个天天亲近、研读、临摹《兰亭序》的人,怎么会不成为一位书法高手呢?
武则天造字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想方设法树立自己的权威,为了显示她博学多才,竟别出心裁地造出许多新字。武则天本名为「照」,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给天下百姓送来光明、带来温暖,便将「照」字改为「曌」字。她认为这才是宇宙运行的正道,造化中应有的真谛。
除了「曌」字,她还造了一下这些字:
慈禧
慈禧,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
在书画方面,慈禧多找人代笔,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武则天则从小饱读诗书,对书法极有兴趣和造诣,甚至造字。从这方面也可看出两人的野心不同。
为慈禧代笔的画家叫缪素筠,名嘉蕙,云南昆明人,是慈禧绘画的最重要代笔者。缪素筠入宫后,因惯于官场世故,又加之她唯喏承上、和气对下,故博得上至后妃、下至宫监的一致赞赏,尊称她为“女画师”、“缪先生”。慈禧对她优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月俸二百金,免其跪礼,常令缪素筠位居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而清末宫廷画家屈兆麟则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慈禧本人艺术鉴赏力、表现力的低劣,导致了她执政期间宫廷绘画以平庸著称。这期间既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画家,又没有创作出对当时的画坛,或对未来的画坛有影响力的作品。晚清的宫廷绘画在来自民间的、艺术上生机勃发的“海派”绘画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苍白无力,以致常使人们忽略了它的存在。
那么,慈禧亲手所作的书法与绘画是什么样子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慈禧于光绪30年7月2日用朱砂墨书写的《磐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此可窥慈禧亲书的真实面目。
▲慈禧朱笔《磐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文其字结构呆滞松散,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属于初学墨书的水平。至于慈禧亲笔绘画,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然而细审其画,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叶与花零乱,其用笔畏缩迟疑,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由此可见,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慈禧对权势,也没有武则天那种骨子里希望成就伟业的渴求。她没有野心,有的只是女人的虚荣心和好胜心。慈禧对国家,从来都没像武则天那样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