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金秋图》1600cm×300cm 侯德昌主笔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悬挂
提起他的名字,也许很多人还不熟悉。但若提起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墙上那十七个金光灿烂、遒劲有力的隶书“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提起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悬挂的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几乎无人不知!没错,这些书画的作者都出自一位极为低调的书画艺术大师——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八十三岁的侯德昌先生之手。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的墙面上镶嵌着有侯德昌先生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这十七个大字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
我做的不过是把锄头放下,用笔来耕耘侯德昌1933年出生于河南太行山区辉县孟庄镇南田庄村一个贫苦农家。1956年开始,侯德昌负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然而,在侯德昌先生的心中,他只是一个从普通农家走出的“书画耕耘者”。最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是“我是农民出身,我做的不过是把锄头放下,用笔来耕耘。”
侯德昌把自己的经历总结为“先种地,后读书,先学画,后写字”。他对于绘画的最早记忆,就是农家的孩子,忙完农活,拿着石块在田边画牛。后来入了学,又读了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美术老师借给他12块钱车费去北京考试,最终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虽然生活贫困,却终究走上了自己喜爱的从艺之路。
太行山景136cm×68cm
故乡太行山成了侯德昌一生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他说:“太行山气势雄伟、结构清晰,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源远流长,但对太行山的内涵挖掘却不够,我做的就是要填补这些空白。”当别人问及自己的从艺道路,侯老感慨万千:“我是半路出家,有人问我师承是谁,我很尴尬,没法回答,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认为是农民出身给了我质朴的风格,是太行山给了我创作的源泉。”为此,侯德昌经常回太行山探访,跋山涉水、寻找灵感。
1995年,侯德昌在辉县历时两个月采风,选取了百泉、郭亮、石门天池、潭头电站、南坪松瀑、白云寺、大佛殿、文昌阁、八里沟、龙水梯十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风光,主笔绘制了《辉县十景图》。“我出生在太行山,艺术的道路上,人生、艺术、自然始终是联系在一起,对太行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感情转变成艺术追求,就是要用太行山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侯德昌说。
山水 136cm×68cm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大型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
从不卖画的书画大师
身处艺术市场化大潮中,侯德昌则是一位不逐名利的艺术家。他选择和市场保持距离,从不卖画。他说:“先有人品,后有画品,人无品格,下笔无法。”艺术创造要纯粹,需甘于寂寞,固守心中家园。
“是国家培养了我,用我所学之长给国家和人民做事是理所当然的。”侯德昌说,他的艺术之路从开始就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他为国家而画、为人民而画。
长城雄关(悬挂在中央军委八一大楼)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大型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长16米、宽3米。自从1994年创作完成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20多年,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描绘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以宏大气魄和全景式构图展示燕山长城的雄姿。画面远景处山峦耸立,长城雄卧,巨浪拍岸,山风海浪逼人而来,近景处则苍松昂扬,花红绚烂。侯德昌说,它充满的雄强磅礴之气传递了奔涌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正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奋发有为、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
侯德昌擅作大幅书画。除了《幽燕金秋图》,还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作《黄山卧龙松》、《松涛深处听泉声》(与学生耿安辉合作)、《松瀑图》、隶书《到韶山》、草篆《九九归字图》;为中南海创作大幅隶书《赤壁怀古》,山水画《山永寿松长青》;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长城雄关图》;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大幅隶书《钓鱼台颂》、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等。他的作品大都功力老到,结构严谨,笔墨雄强,恢宏大度,有一种正大气象,表现了历经沧桑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他说:“太行山人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诗缩影。”他的书法特色鲜明,严谨、平实、端庄、丰厚,堂堂正正,不作态,不矫饰,丰厚饱满,突出了“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
侯德昌书 苏东坡《赤壁怀古》2005年
把最好的书画捐给家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从1956年离家,近60年了,眉间心上,何处是吾家?多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找侯德昌联系,表示愿意出巨资为他建立美术馆,但侯德昌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河南,在新乡,在辉县。
早在1995年,刚完成《幽燕金秋图》不久,老人就不顾创作任务繁重,不忘家乡养育之恩,回到故乡,与其学生跋山涉水,收集素材,寻找创作灵感,历时三个月创作出了波澜壮阔的《辉县十景图》,成为辉县的名片。
侯德昌先生一直有一个心愿,建一个开放式的艺术苑,能贴近老百姓,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将书画作品束之高阁。这一想法与辉县市委、市政府的构想不谋而合,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组织召开协调会并责成常村镇政府对场馆建设具体实施。历时一年,2014年10月德昌艺苑终于落成于峰环水绕、竹幽林翳的常村凤凰山文化休闲区之中。侯老将自己的25幅绘画、75幅书法、11块大漆刻字、156块木雕收藏无偿捐赠。
祖国万岁
德昌艺苑中巨石列阵似的景观石刻,以侯德昌的书法、印章为元素,以本地的石头为材料,磅礴大气。以道德箴言为内容的碑廊,则能够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感受到这些讲立志、讲修身、讲哲思的古训的魅力,在人生修为上得到提升。而在2015年3月底,侯老又将自己的29件艺术作品无偿捐献给新乡市平原博物院,其中丈六尺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丈八尺的国画作品《半岭桃花迎春风》,“尺幅之大,大若鸿篇;作品之精,精美绝伦”。
“侯德昌先生的艺术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但他却无偿捐赠给自己的家乡,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回报家乡文化事业发展的赤子之心。”平原博物院负责人说,博物院将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侯老的作品,弘扬侯老的精神,使其作品能惠及更多的艺术界人士,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启迪;也使其高尚人品影响更多的人,构建更美好的和谐社会。
侯德昌作品
侯老的艺术植根于家乡,他作品中浑厚、质朴、大气的艺术个性与家乡的太行山十分吻合。他以学者的态度对中国书画传统的探索研究,二十年如一日,又与坚毅、不怕吃苦、辛勤耕作的太行山民十分相似。在他身上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是一个不可多得、无法复制的财富。他说,是家乡的山水滋养了他的书画艺术,要把最好的书画捐给家乡。如果能为这片土地增光添彩,他就欣慰了。
据了解,侯德昌先生先后向家乡人民捐赠了180多件(套)书法、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丈八尺书法《兰亭序》、25米长巨幅国画《苍松图》、丈六尺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丈八尺的国画作品《半岭桃花迎春风》等精品,免费供群众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