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创作展出油画
精确修改说明
1967年夏,北京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展览,当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读书的刘春华,被选派参加展览的筹备工作,他承担的具体任务是,画一幅反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刘春华当时只有24岁,还是一名在校学生,而且没有专门学过油画。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于这年7月初来到安源矿体验生活,采访老工人,了解毛泽东多次来安源的情况,加深对毛泽东在安源革命实践的认识。
创作《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最重要的是表现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形象和思想。刘春华等人广泛搜集了反映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章,以及有关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回忆录和安源工人运动史料,并反复学习和研究。为了突出主题,作者在构图上把毛泽东的形象安排在中心位置。在动态处理上,让毛泽东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都有一定的含义:稍稍扬起的头和稍稍扭转的颈部,表现毛泽东不畏艰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紧握的左手,表现毛泽东争取解放全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右手挟一把雨伞,说明毛泽东风里来,雨里去,为革命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
刘春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群众欣赏的习惯,利用油画表现力丰富的特长和中国传统绘画细致的优点,大胆尝试,经过反复努力,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周年前夕,创作出《毛主席去安源》大幅油画。因为当时反对个人成名成家,故作品署名为“北京院校学生集体创作”。后来有人提出,单幅油画作品很少有“集体创作”的,总不能你画人像,我画天空。此外,该画在当时又引起争论,有人主张毛泽东出现时,要阳光普照大地。还有人指责画面上就毛泽东一人,孤零零的,这不是影射毛主席脱离群众吗?但是作者刘春华坚持己见,宁愿承担巨大的风险,于是就在“集体创作”后面,又挂上了个人“执笔”署名。
1967年10月1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展览中,首次与观众见面。该画说明词称:“毛主席1920年去安源”。10月18日,安源工人出身的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少将观看展览后提出,《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说明词有误,他记忆中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是1921年秋天。
事后,王耀南打电话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请他直接向毛主席询问第一次到安源的时间。一天饭后,毛泽东与警卫战士在一起闲聊。汪东兴的秘书高长臣见主席说话兴趣正浓,立即凑上前问:“主席,您第一次去安源是1920年吗?”毛泽东沉思片刻,操着浓厚的湘潭口音,不紧不慢地说:“20年我有没有到过安源,记不清了,21年秋这一次是对的。”
10月24日,王耀南向展览会的工作人员传达了毛主席的话。于是,《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说明词立即改为:“1921年秋,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去安源,亲自点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
誉为艺术之花
高温推向全国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刚刚问世,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赏。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参观的群众对这幅油画推崇备至,留言写满整整4本,有的呼吁出版该画,有的甚至说出版后要认购几百张。但展览筹备处无权决定此事。后来,《人民日报》拟刊用该画,将其制版送中央审查,时任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的江青当即批示:“总理、伯达、康生……我建议明天‘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发表《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很好。这幅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果实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构图、采光、着色等艺术方面亦是优秀的。听说是青年人画的,而同意发表。建议属「署」上作者名字。江青68.6.30”
1968年7月,该画在全国公开发表并大量印制发行。《人民日报》及各地报刊大造舆论,称该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出的灿烂艺术之花”。随后,又用这幅画发行纪念邮票,制作像章;当年,林彪、江青胸前都佩戴过该画的像章;周恩来住室里惟一的一幅绘画作品也是该画。同年10月1日,北京的文化工作者将《毛主席去安源》巨幅油画装上彩车,与8个“革命样板戏”造型一道,加入首都群众庆祝国庆游行队伍,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从此,《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在全国家喻户晓,并蜚声国外。
在安源,《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影响更大。196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8日,是安源矿工们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工人们日夜渴望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运来了,安源煤矿革命委员会连夜举行了授画仪式,矿工们手捧这幅革命油画……表决心、立誓言: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当时正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建筑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正门中央的最高处,就选用《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头像,用瓷砖镶嵌而成。该馆的序厅和展厅中,均陈列了《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