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年,北京城里有一座名叫“打钟庵”的寺庙,庙里的方丈想请大书法家傅山题写打钟庵庵名。但傅山为人耿直,厌恶方丈为人庸俗,因而拒绝了方丈的要求。 傅山喜欢饮酒,经常在其隐居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内自斟自饮。
这一天,傅山正在自饮,忽然从门口进来一个人,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钱南山。
傅山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钱南山已坐在了傅山的对面,把一坛子酒放在了桌上,叫店主拿来两只大杯,说道:“朋友从远方带来一坛好酒,钱某舍不得独享,特来找兄台一醉。”说着,打开封口,一股扑鼻异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小店。
两个人喝了有一个时辰,都有些醉意。钱南山忽然诗兴大发,吟起诗来:“月落霜打天,渔火愁点点,寄客姑苏庵,钟声独难眠。”吟了一会儿,就叫店家把笔墨拿来。
钱南山展纸提笔,写起这首诗来,可这位钱老兄,并不擅书法,写得歪歪扭扭,十分拙劣。但他并不灰心,写一张,不好,撕了,重写,一连写了三、四张,还是不好。不好,还接着写。
傅山在一旁看,心想,这老兄是醉了,于是说道: “你再写下去,恐怕京城里的纸都要被你撕光了。不如我替你试试吧。”
钱南山心想,早就等你这句话呢。
傅山站起身来,也有点摇晃,从钱的手中接过笔,略作凝思,笔落纸上,一气呵成,如枯藤钱线,一首诗顿时写成,其效果比平时还要好。
“好字!好字!”钱南山赞道,又说:“何不顺手署上兄台大名.”
傅山在诗后又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过了十多天,傅山出行路过打钟庵,抬头一看,大门上挂的“打钟庵”的匾额,怎么是自己的手迹呢?寺里的方丈找过我,可我没给他写呀。再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大呼:“上当,上当!”
原来方丈遭拒绝后,并不甘心,便想起了自己的熟人钱南山是傅山的朋友,便去求他帮忙。碍于情面,钱只好答应。于是才有上面的那场巧计:把“打钟庵”三字嵌入了五言诗中,趁酒醉赚了傅山的字。
傅山(1605—1690),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字青主,号公之它、石道人等,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一说太原)人。精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于医学。诗文、书画、篆刻皆精。他生于乱世,民族意识强烈,发誓不做清廷之官。
在书学创造上,他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四宁四毋”的二元取舍论,给人以新的美学观照。他的草书成就较高,具有笔力雄奇之特点;其早期作品受王铎影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