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21岁时在上海书画收藏家狄平子家见到王蒙的真迹,便被王蒙那沉雄苍厚的笔墨、几近龙脉起伏的山势深深吸引,及至后来在张学良处见到王蒙的《林泉清集图》,不禁为之痴迷醉梦,迫不及待地借来临摹了两本。大千自谓“胸中有王蒙”。据大千在1946年夏的临本上所题:“此图为王烟客所藏,董玄宰题云:‘当在青卞隐居之上。’后归俞廙轩中丞,己巳岁(1929年)夏归张汉卿。山樵为文敏之甥,故能酷似其舅,细观用笔,全学王右丞。若不远师古人,曷能近似文敏也!”文敏指赵孟??(稍加说明,王蒙应是赵孟?诘耐馑铮?而非外甥)。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明董其昌、清王石谷的《林泉清集图》的临本,被他们奉为宋元山水画的经典,可知此图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50年初,大千又临了一本,那么该图当时已经流传海外了,此后便不知下落。据画上王蒙自题:“林泉清集。至正廿七年暮春,黄鹤山人王子蒙为士文画于吴门兵舍”。那么应该是晚《青卞隐居图》一年之作。依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王蒙的真迹,这两幅作品加上《夏日山居图》,应该是王蒙晚年无论笔墨还是章法最为成熟的三件水墨作品。 画面是典型的王蒙的“长松高岭”式布局,下面7棵高大的松树几乎遮去了半张画面,溪畔土坡上有茅屋4间,屋前有三士人相集,饮酒赋诗,旁有一鹤起舞,二侍童行走于侧;一士人在屋内伏案读书,还有一士人坐于松下溪畔;而后屋则坐一妇人,一婢侍旁,9个人各司其事;画面上部是高山峻岭,盘桓曲折,一泉于危岩间奔突,而后如一条白练泻下,人与自然是如此的融洽和谐。
人皆谓王蒙是以“繁”、“密”为特点。依我的体会,在“文人气质”和“画家气质”两者中,王蒙似乎更偏重于“画家气质”,更追求技术上和构成上的完美。你看画中的9个人,虽小不盈寸,但冠冕发式,五官俱全,坐立行走,各有姿态;看松树,树皮如龙鳞,枝干穿插,针叶茂密,看房舍,屋顶上茅草层层叠加,窗、布幔、扶手、台阶,无不精细;山石以解索皴勾画出结构层次,又以焦墨皴擦彰显草木之郁茂,悬泉下的丛树,在一棵点叶树旁,又刻意画了一棵钩叶树。王蒙山水画中的人物,虽然有时在图中也仅是点缀,但仍可看出王蒙总是努力于深入刻画,以显现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甚至表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