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卫:艺术雅俗共赏 笔墨相随时代
信息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 阅读次数:2677次 | 更新时间:2016-01-11 16:22:19
看到《晴荷》这幅绘画作品时,不由得想起了唐朝诗人李白的《古风·碧荷生幽泉》这首诗,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生长在幽泉边的荷花给予描写和赞美,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诗人心中犯愁,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如果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那该多好。
《晴荷》这幅绘画作品出自青年资深画家郭振卫先生之手,他笔下的荷花,白的素雅清淡,红的艳而不俗,粉的娇而不媚,富有贵气的荷花,美的彻心彻骨,美的娇艳欲滴。
绘画萌芽 溯源少年时代
振卫先生的绘画作品如此美丽,很多关于绘画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上小学时,自己的美术作业并不比别人强。记得一年级第一节美术课的情景,老师画了一面五星红旗,然后给学生留了画红旗的作业,虽说自己不是画得多好,老师批改作业时给了一个“优”字。
中学二年级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届画展,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选拔,振卫先生经过考虑,认真的临摹了一幅作品交给了美术老师,两周后他的作品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出现了,这次榜上有名让他心里很高兴。
到了高中时期,美术就分了专业,可以选择美术专门学习素描,色彩、水粉、速写等。振卫在高中学了两年的美术专业课程。大学时期没有专修美术课程,只是业余时间画上几张水粉画。
艺术之路 艰辛快乐相随
真正走上绘画之路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2005年的春天,《河南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文化时报》,在创刊之际,由于栏目内容涉及书画艺术,当时报社给了几个河南书画大家名单,要振卫前去采稿。一个是现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一个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郑玉崑先生。
在采访郑玉崑先生的时候,由于要拍摄作画时照片,郑先生只好现场作画,振卫先生看完郑先生整个作画过程,很是震惊,如此美丽的国画竟然是这样的来完成的。
在聊天之际,振卫向郑玉崑先生说了自己以前有过画素描、水粉的经历,郑玉崑先生说:“你有美术功底,可以学国画,我可以教你。”随后,郑玉崑讲了一些书画原理,又送了一些美术书籍,就是那个时间,振卫开始了国画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卫结识的书画家越来越多,画家作画时他总是站在一边认真观看,一些老师问他是否会画画,他总是说不会,一些老师大胆地亮出绝技,振卫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涉足书画 了解艺术古今
振卫学习书法绘画艺术很是投入,在绘画的起步阶段他认真阅读中国的书画史,从文字的起源到中国近代艺术的发展,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绘画文化进行详尽的阅读与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家的审美与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也有很大不同。
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的表现高于生活、大于生活。这句专业语言并不难理解,作品要从生活中来,记录生活、刻化生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作品的创作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就没了味道。
振卫先生热爱生活,也热爱艺术,因为艺术是凝结了生活的精华,艺术是意识与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之根。一个民族如果缺少了文化,就如干涸的沙漠,没有生命之力,这个民族至少说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很难以发展壮大,走向繁荣富强。
循序渐进 聆听名家教诲
振卫做人很低调,做事很认真,一丝不苟,严于律己,严格恪守新闻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诚信二字是他一贯坚持的处事风格。
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学习与研究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及其走势,在采写有关书画艺术家的同时,他认真记录,求教过很多自己未知的问题,还当面向书画家学习先进的绘画技法,从中领略艺术行进中的奥妙。
这些德高万众的艺术大家都给予了他长期的耐心指导,原国务院文史司司长刘松林先生,他在书法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书画领域都给予了技术性、理论性的指导;原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常务副馆长杨遇泰先生,他精通书法、绘画、篆刻、诗词等,先生知识渊博,技艺精湛,在艺术发展与传承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生导师王世徵先生,在书法方面给予理论与技法的指教,并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阐述了书法的审美离不开传统的中国汉子艺术元素,书法艺术无论怎么发展与演变,都很难超越古代大家对艺术修养的境界。
艺术作品 遵循雅俗共赏
近年来,振卫先生为了艺术创作他刻苦钻研,业精于勤,从绘画的理论做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绘画到思想,他将思想融入生活融入于画中。先生喜欢荷花,也擅长画荷花,因为荷花与很多花卉与众不同,荷花娇艳而不媚俗,清雅而大方,出淤泥而不染,一身清气,芳香四溢。
为了画荷花,振卫先生翻阅的很多古代画家的资料,研究了很多古人的画法,不断积累经验,在古人和现代的绘画艺术发展中寻找荷花画法与艺术表现形式。为了画好荷花,炎热的夏日里,他不畏酷暑,背着相机在荷塘边细心观察,仔细品味,扑捉最佳的荷花留下她的倩影,采集了很多不同姿态的莲花与荷叶,作为参考资料用之。为了开阔视野,了解与采集更多不同种类的荷花他北上和河北保定,来到荷花种类最为齐全的旅游胜地,河北省安新县的白洋淀。今年夏天,他在白洋淀风景区采风,这里的荷花确实是神态各异,种类繁多,到处是荷的世界,偌大的白洋淀成了荷花与芦苇的故乡。
振卫先生告诉记者,绘画作品要有观赏性,其次是多样性,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情况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有“雅赏”的作品,也要有“俗赏”作品,应多创些“雅俗共赏”的作品。这里的“雅”指的是高雅,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给人以很真、善、美的感受;这里的“俗”是指通俗,不玄虚、不晦涩、不难懂,其作品来源于生活、源于真情,贴近群众,让人看了明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形神兼备 笔墨当随时代
书画类的艺术创作一定要积极健康,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反映时代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其他文化一样,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好的文化作品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促使人们积极向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素养。
艺术的追求应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书画的内容要和反映时代精神相统一,给人以力量,以精神上的愉悦,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之美带给人们美的艺术享受,甚至让人陶醉。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停止了,艺术的生命就停止了。不断地创新,艺术就会永葆活力,文化就会得以传承和延续。
在我国的书画文化领域,笔墨当随时代,那就是书画作品其内容要反映时代,书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也要与时俱进。
每一个时代,都要有新的艺术精品和经典,新的大家和大师,我国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他鼓励后人,对前辈艺术大家既要继承,又要超越,否者就没有前途。
学无止境这个词汇的含义此时也许你会理解深远,创新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超越古人,超越今人,超越自我,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谦虚与谨慎、天赋与勤奋,学习与包容才会让艺术走的更加深远,这是振卫先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书画文化的感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