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笔墨的精妙,更在于开创了元代文人山水的新境界。他尤擅以纸本水墨作画,摒弃繁复设色,独尚黑白之韵,画面简淡空灵,却蕴含深邃意境。其山水画中标志性的“折带皴”技法,以侧锋干笔勾勒山石轮廓,皴擦如折带般方折硬朗,既保留了董源的披麻皴意趣,又融入了自身对江南山水的独特感悟。这种技法不仅强化了山石的质感与结构,更赋予画面萧疏清冷之气,成为其艺术语言的精髓。
倪瓒的山水构图常取“一河两岸”式,近景坡石疏树,中景留白作江河,远景淡山逶迤,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感。这种极简的布局,恰与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理念相契。他笔下的亭台、孤舟、空亭,皆非现实景物的摹写,而是文人孤高心境的物化。正如董其昌所言:“云林画天真幽淡,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其作品《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等,皆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世外之境,成为后世文人画争相追摹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