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读解】
《孝经》为“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将“孝”作为所有德行的根本,集中论述了儒家“孝道”,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殿军之作。
“开宗明义”是《孝经》的首章,也是全书的纲领,其内容即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孝治法则,定万世政教规范。
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怨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听了,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扬名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完成。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追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