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当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国立艺术院分别迎来 120 周年、100 周年、90 周年华诞,他们曾经的掌舵人、缔造者蔡元培先生恰百五十龄。这个春天,中国嘉德向他们致敬!我们有幸得同一藏家厚赐,一组蔡元培家族旧藏将于嘉德春拍隆重登场。其中,以徐悲鸿早年巨制《秋林三骏》领衔的 15 件佳制将于“大观夜场”中亮相,余者将以专题形式呈现于“近现代书画”专场中。
1917 年 1 月 4 日,结束法国游学,刚刚归国的蔡元培正式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这座中国历史上首以“国立”冠名的高等学府,迎来了她的新任掌舵人。是年 4 月 8 日,应北京神州学会之邀,蔡元培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专题演讲,对其 1912 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提出的“世界观”和“美育主义”作进一步的阐述。之后,这篇演讲词便以《以美育代宗教说》为题先后于《新青年》和《学艺》杂志刊载。该命题自正式提出,便引起教育界、文化界、美术界的的注意,并藉由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后的十余年间,蔡元培多次就该命题进行演讲和撰稿,对命题内容予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之外,蔡元培更倾注心血于美育实践的具体推动:1918 年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亦即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成立,离不开蔡元培还任教育总长时对大学建设和美育普及的关切;1928 年国立艺术院——亦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成立,更是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觉决心改革专门美育之格局,亲身倾力的结果。在专门美术人才的识得和栽培方面,蔡元培更是民国至关重要的一位伯乐,作为民国时政坛、学界很有影响力的要员、学者,蔡元培从不以身份名望自居,对青年才俊倾心结交,知人善用。徐悲鸿赴欧留学、刘海粟经营私立美专、林风眠出任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都离不开蔡元培的斡旋、支持和决策。
戊戌年,当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国立艺术院分别迎来 120 周年、100 周年、90 周年华诞,他们曾经的掌舵人、缔造者蔡元培先生恰百五十龄。这个春天,中国嘉德向他们致敬!我们有幸得同一藏家厚赐,一组蔡元培家族旧藏将于嘉德春拍隆重登场。其中,以徐悲鸿早年巨制《秋林三骏》领衔的 15 件佳制将于“大观夜场”中亮相,余者将以专题形式呈现于“近现代书画”专场中。
蔡元培 行书陆游《怡斋》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27×31.5 cm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钤印:蔡元培印、孑民
题识:目寒同学兄雅属。蔡元培。
上款:“目寒同学兄”即张目寒(1902-1980),安徽霍邱人。早年在鲁迅任教的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习,曾参加北京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的发起工作;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为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
鉴藏印:澹台静农所藏
说明:关于本幅,《新民晚报》1998年10月14日第25版曾对此进行报道。根据报道可知,本幅为张目寒亲向蔡元培先生求书,后因故至台湾。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为台湾学术界泰斗台静农先生看到,遂以5幅自己的书法换来这幅恩师的墨迹,装裱后一直悬挂在家中书斋内。1990年7月,蔡氏后人通过报纸看到台静农先生书斋中的这张蔡元培先生的书法,立刻写信致台,提出是否能够拍摄此件书法清晰的照片。台静农先生得悉此事后,遂表示愿意将这件书法无常赠给蔡氏后人。彼时台先生身体不适,住进医院长期静养,在爱字将离之际,特意换上新衣回到书房与恩师书法合影留念,后委托友人寄回大陆。同年11月,台先生病逝于台北,他临终前还垂询上海蔡氏后人的消息,并叮嘱家人已答应赠送之事,决不能食言。台先生逝世后数日,其子台益坚亲自将书法交给友人,再后,这幅充满至诚情谊的墨迹终于回到蔡元培先生后人手中。
▲ 1998年10月14日《新民晚报》第25版对本幅之介绍
蔡元培 行书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46×39 cm (每幅) 估价:RMB 500,000-800,000 (2)
钤印:蔡元培印、孑民
题识:敦信先生正。蔡元培。
释文:风云激壮志,琴歌发清声。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迹》,第30页,图5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蔡元培 行书节录《论语》 水墨纸本 镜心
81×149 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题识: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为怡和轩书。蔡元培。
释文: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上款:怡和轩或为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1923年陈嘉庚担任怡和轩主席,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时需委托,蔡元培在京物色老师,筹办厦门大学时,蔡元培亦为筹备员。
出版:《蔡元培先生手迹》,第8页,图13,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蔡元培 行书陆游《感秋》诗 成扇 水墨纸本 18.5×46 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钤印:孑民
题识:节放翁感秋,书奉寅村先生正之。弟元培。
释文: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明月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上款:“寅村先生”即易培基(1880-1937),湖南善化人。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
▲ 易培基小像
20 余件作品亮点频出,蔡元培《行书陆游 <怡斋 >诗》为书奉张目寒之作,书者受者俱为其时闻人,读之清通儒雅,书如其人;蔡元培书奉敦信先生《行书五言联》,其笔提按顿挫,徐疾有致,字势开阖,气势如虹;蔡元培行书节录《论语》书于 1927 年,其字雍容典雅,亦是其学术修养、人格品行、美学思想的折射;蔡元培《行书陆游 <感秋 >诗》成扇,为其书奉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之作,其字温文尔雅,牵出一代学人君子之交。再如徐悲鸿画奉蔡元培《秋林三骏》、林风眠画奉蔡元培《独钓西子湖畔》成扇、《羽禽四帧》等等,张张件件都勾勒出蔡元培在当年与学界、艺坛,与长者、后进的交游往还,见画所感,幸然敬然。
葛岭山下见孑民
1924 年 5 月,留法五年的林风眠与同学刘既漂、林文铮等准备筹办旅欧中国美术展览会,其时蔡元培于法从事著译事务,经展览会筹委会推举并由林文铮函告蔡先生为该展事名誉会长。蔡元培不仅为展览撰序,还亲临展览现场,林风眠带有中西调和色彩的油画和彩墨画作品就在这时引起了他的注意与称许,自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交往。1927 年,林风眠离京南下,其时,蔡元培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教育部大学院院长,遂聘林风眠担任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年冬,有全面反映蔡元培美育理念、另创国立艺术大学的提案出台。1928 年 4 月 9 日,国立艺术院于杭州成立,时年 28 岁的林风眠任首任院长。蔡元培携夫人亲赴杭州主持开学式,“同时为表示对 28 岁的林院长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蔡元培不住西湖新新旅馆,专门下榻葛岭山下林院长木屋陋室,尽可能以其威望为林风眠领导艺术院顺利实施美育工作壮行色”。蔡元培对林风眠的扶持、栽培与厚望可见一斑。从相识订交,到履任艺术院院长,年长自己 32 岁的蔡元培的知遇之恩,让林风眠感佩莫名。彼时还未知天命的林风眠无以为报,只能将尽力倾心写成的画作珍而重之的奉赠自己敬重的蔡先生。
林风眠 独钓西子湖畔 成扇 设色纸本 18.5×53.5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题识:孑民先生指正。弟林风眠,一九二八,西湖。
扇骨:十一档紫檀扇骨。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说明:1928年4月9日,国立艺术院于杭州成立,时年28岁的林风眠任首任院长。蔡元培携夫人亲赴杭州主持开学式,“同时为表示对28岁的林院长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蔡元培不住西湖新新旅馆,专门下榻葛岭山下林院长木屋陋室,尽可能以其威望为林风眠领导艺术院顺利实施美育工作壮行色”。1928年的西子湖畔,居于葛岭山下林风眠木屋陋室的蔡元培闲钓于湖边,彩墨轻施,毛笔逸染,春意浓然,展玩看,便是一柄《独钓西子湖畔》。
▲ 蔡元培书“国立艺术院”校名
再看同样写奉蔡先生的《羽禽四帧》,四帧作于 1930 年,均为盈尺之幅,彩墨画于绢上,是市场中少能见到的林风眠早年作品。彼时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已有两年,教学与实践均已逐步步入正轨。对于中国画的变革道路,林风眠认为:一要以自然为对象,寻求质量、色彩、性格和单纯化的表现;二要改进绘画的材料,技巧和方法,追求自由的个性化描写;三要以科学方法进行基本训练,从正确重现对象求得创造之基础。从这四帧羽禽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林风眠的绘画主张:其所写,无论羽鹤、雄鸡,均为彼时所见之物,所见便写,求性情而不求肖似;描摹其形无拘无束,不遵哪派哪家,没有条框束缚,时而烘染,时而勾线,自由洒脱;风格单纯自然,运笔落墨速而有力,可以看出他来自西画专业训练的痕迹。这是林风眠笔下“避世”的一面,它一方面与传统文人士大夫超世倾向有了某种共同的性格,但却没有那种以精神上的自足为特色的逍遥和脱俗,而是借他的眼、他的笔进行艺术上“中西调和”的探索,力图在造型、色彩、空间处理等方面将中西之艺结合起来,为变革中的中国画寻求新途。
林风眠 羽禽四帧 镜心 设色绢本 26×44.5cm(每幅)
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4)
钤印:林风眠一九三〇(二次、画)、林风眠(画)、林风眠(画)
题识:
(一)林风眠,一九三〇,西湖。
(二)林风眠,一九三〇,西湖。
(三)林风眠,一九三〇春,西湖。
(四)林风眠,一九三〇,西湖。孑民先生、夫人指正。后学林风眠敬绘。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徐悲鸿 秋林三骏 横批 设色纸本 91×180.5 cm
估价:RMB 25,000,000-35,000,000
钤印:徐悲鸿印
题识: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九,悲鸿。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1918年,徐悲鸿经友人引荐结识蔡元培,并由蔡元培聘入北大画法研究会担任图画教授,翌年又经蔡元培斡旋,其官费赴欧事最终成行。此件即1918年重阳节时,徐悲鸿画与蔡元培之作。
著录:《徐悲鸿年谱长编》第26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出版:
1.《新民晚报》1987年1月4日,第6版。
2.《夜光杯文粹》(1987-1991),第931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说明:
1.王震先生著《徐悲鸿年谱长编》中关于本幅有如下描述“作水粉画《三骏图》一幅,长六尺、宽三尺,题跋与落款为‘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阳,悲鸿’,并盖有徐悲鸿的白文印”。本幅年款所落为“戊午重九”,与徐谱所述有一字之差,推测当为著书时笔误所至。敬请竞买者注意。
2.《秋林三骏》成画距今时已过百年。1987年1月4日《新民晚报》第6版,一篇署名“江鸿”的文章对这件《秋林三骏》进行了报道,并刊印画影于其上。文中提到“我曾将上述该画的来龙去脉,函告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并寄去《秋林三骏》照片,不久就收到了她和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中云:‘所寄徐悲鸿先生《秋林三骏》照片,经廖馆长鉴定后认为真品无疑。’”其来源、流传一脉以继,凿凿无疑。
如今,林风眠为之奋斗的国美已有鲐背之寿,徐悲鸿倾尽最后心血的央美方度期颐华诞,渐临花甲重开的北大也与它百五十龄的校长蔡元培一起再开新章。戊戌年已入仲春,韶华匆匆,百年攸攸而过。能在春日的拍场,看到这些勾勒蔡元培与当年先生们相较过往的好画,确确幸甚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