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行草书卷》欣赏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451次 | 更新时间:2017-04-09 22:26:14
董其昌书法《行草书卷》欣赏,纸本,纵31厘米,横479.5厘米,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包括:《罗汉赞》二首、《初祖赞》、《送僧游五台》、《送僧之牛山鸡足》。一如董氏清秀平和的书风,前半部分行中带草,结体森然,运笔精到,不争不躁,布局闲适,自然天成。与《菩萨藏经后序》相较,折笔较多,显得更挺拔硬朗。后半部分草书,运笔飞动流畅,挥洒自如,如龙蛇云物。然而,又不颠不狂,始终保持正锋,不失圆劲之妙。
董其昌的行书最能体现他艺术观念的独特性,学习上可谓遍临百家,尤其得力于《阁帖》、王羲之和李北海,但他的学习方法非常独到,他自己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道存也。”又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薛诸名家技俩,直欲脱云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空虚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得此窍耳。”(《画禅室随笔》)这种学习方法,不拘泥于形貌,而注重精神意蕴的领悟熔铸,使他能够“化古为我”,始终依据自己的性情、趣味来吸收古人的精华,最终融合为一体。他以“淡”、“生”两字统摄自己的技巧:笔锋出入似全不着力,随手点染而灵动活泼;行笔重提笔拢锋,故虽不重视中、侧之分,而皆能力到笔端,清秀而不乏筋骨;用墨以淡见长,又喜用绢,故墨色虚和,飘渺通透;结构微拔右肩,字势端正、不求外放,但不为格辙所缚,自有摇曳之姿,确能实现他“率意”、“因生得秀色”的审美理想。前人谓其“精益八法,不择纸笔辄书,书辄如意。大都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书林藻鉴》引何三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