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根据陈宝定的估算,广义的中国收藏者数量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左右。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国内已有千余种收藏类图书公开出版,数十种收藏类期刊公开发行,百余种综合性报纸开辟了收藏类专版。近年来,还有《国宝》、《青花》、《玉碎》、《紫玉金砂》、《大龙邮票》、《雾里看花》、《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和《人生几度秋凉》等多部收藏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上映和热播,并且广受欢迎。关于收藏品市场迅猛发展的另一个间接证据,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鉴宝”节目。这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从第1期开播就创下了0.33%的收视率(收看人数超过40万人,仅次于当时“经济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节日“非常6+1”)。“鉴宝”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收视率也一直稳居前三位。“鉴宝”节目的总导演兼主编李建伟坦言:“保守地估计,鉴宝节目从2003年10月正式开播到2004年7月,至少接到过15万封观众来信。”除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艺术品投资”节目和“鉴宝”节目外,还有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节目、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节目、湖南卫视的“艺术玩家”节目、浙江电视台的“宝藏”节目、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节目、山东卫视的“收藏天下”节目、吉林卫视的“找你”节目、广东卫视的“盛世话收藏”节目、深圳卫视的“盛世收藏”节目、成都电视台的“西部珍藏”节目、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节目和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投资收藏”节目。此外,山东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全国第一家收藏类数字电视频道——“收藏天下”频道。
所谓“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近年来,收藏品已经成为了继证券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事实上,国外的许多银行都将收藏品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此规避金融市场风险。例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收藏规模就蔚为壮观,甚至比许多专业美术馆的收藏品数量还要多。德意志银行花了30多年的时间收藏了以当代艺术为主的56000余件收藏品,并将这些收藏品陈列在德意志银行遍布65个国家的850家分行。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银行总部,总部办公大楼55层楼中的每一层都以一位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德意志银行办事处,办事处的60间会议室也都以弗洛伊德(Freud)、里希特(Richter)等英国和德国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墙上展示的则是他们的作品。因为德意志银行认为:“这有助于银行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同时还可以支持艺术家的创作。”此外,瑞士银行(Swiss Bank)、英国富林明投资银行(Robert Fleming Group)、意大利圣保罗银行(San Paolo Imi)、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West Pacific Bank),以及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大华银行(UnitedOverseasBank)、泰国泰华农民银行(KasikornBank)、中国台湾玉山银行(R。SunBank)等金融机构也一直都在进行着收藏品投资。不仅如此,包括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荷兰银行(ABN Amro)、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Chase&Co.)、花旗集团(Citi Group)和摩根士丹利集团(Morgan Stanley Group)在内的世界重要金融机构都先后推出了收藏品投资的咨询服务,并且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因为总的来看,收藏品的投资收益率确实非常可观(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