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家们花费心思和巨资学习收藏常识的同时,骗子们的忽悠功夫也在日益“行进”,让人防不胜防。日前,几位经历丰富的资深藏家和受骗藏友向媒体提醒了几种当下出现的“新圈套”。
圈套一:亲热的“教师”
热心卖假货
进入收藏圈子,学习有关专业常识是入门的必修课,不明白历史和文明传承之间的联系,吃亏受骗在所难免。
许多新手通常经过自我的朋友圈触及收藏领域。马小姐即是偶然跟从“小姐妹”的兄弟误入收藏界看古玩瓷器,结果被骗了200多万元,损失惨重。
让她觉悟的是,随着自己对藏品时代的研讨和深化,收藏常识日积月累,但经历丰富的“教师”却对其售出的古玩常常答不上边,遂令人疑窦丛生。其间,马小姐悄然找了数位无锡的资深收藏家品鉴,均得出了自己所购均为赝品的结果。但此刻再找到带她入门的慈祥“教师”,人家却坚决不愿退货,也完全收回了亲热如父的慈祥脸庞。
马小姐口中的“教师”,曾是一家小有名望的拍卖公司的“老总”,在收藏圈里,这位“教师”的口碑却颇有争议,几年前申请加入无锡市收藏家协会曾被拒之门外。但这些信息,马小姐却并不知晓。
“跟着我学,会越来越有收成的!”这是“教师”在起初结识马小姐和其家人的半年里常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
这位“教师”偶然也带他们去南禅寺的一些拷贝瓷器店教授经历。整整大半年,一路看,一路学,家境优裕的马小姐不免心痒,不知不觉从教师那里收下一套又一套所谓的高古瓷器和明清时代的珍品,“教师”总是以自己曾经是拍卖公司老总的经历报出藏品的出处,报价也号称是亲人之间的不赚钱转让。
不知不觉间,一年不到,马小姐现已购买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瓷器藏品。当发现这些藏品自身并没有多少价值时,马小姐要求悉数退货,但“教师”要么闭门不见,后来还出恶言,自是不愿认账。如今,面对这些赝品,气不打一处来,马小姐决定走法律程序挽回损失。
圈套二:各种“托”各种保证金
到各种拍卖会去竞拍,是藏家们判定藏品价值、提高眼力的重要途径。但尖端的拍卖公司如嘉德、佳士得等都有很高的门槛,也需要交纳不菲的保证金才可进场,这些高端拍卖的门槛的确阻止了不少中小收藏者。
这些年,各地一些小型拍卖公司层出不穷,他们热心组织平民化的拍卖会,只要交数千元或更低的门槛即可参与竞拍,还许诺赠送藏品集册出版,在此期间,各种圈内的“托”反常活泼,设下圈套等候收藏者上钩。“一些拍卖会在举行之前,找人在一些小网站上投进广告,并附录藏品的具体说明,一件品相很差的冒充瓷器就敢叫价几十万元,所谓的市价都是胡编乱造的。”无锡市收藏家协会的几位资深藏家表示,用网站来推介假信息如今十分普遍,初入行的藏友见到这些所谓的款识很容易看走眼上当,对这些名目繁多的网站也没有鉴别能力,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拍卖会上,一些“托”适当热情周到,来回接送、酒店组织都十分讲究,其间吃饭集会时有各种外地教授的言传身教,加上人流多的假象,都让新手头脑发热。在外表火热气氛的烘托下,一些“托”扮演的火爆买卖,让一些手握资金但眼光平凡的收藏者不经细心考虑就着了道、受了骗。
经历:勤学习,慎结交,平常心
在盲目收藏、常识和眼光还欠火候的时候,一般收藏者未必有途径结识真正的文物藏品或专家。收藏艺术品,说到底即是收藏历史,没有一定的文化常识作为底气支撑,一味追高和求名望,被真实的藏家视为“博傻”游戏。
那么,怎么尽量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博傻圈套中坚持清醒呢?无锡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跃劝诫那些找他“过眼”的收藏者,要做到勤学习,慎结交,平常心。收藏属于雅玩,收藏者需具有艺术的活络嗅觉,加上多看珍品、精品,多从正规途径学习专业常识,远离那些利欲熏心的所谓收藏圈。或许开始不免走眼买到假货,辨认出来后也不用泄气,无妨将其看做行进路上所交的膏火,更不应将这些假货作为真品转卖给旁人,从中学习,摆正心态,积累越来越多的艺术气味,才能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