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的《神猿献寿图》、吴冠中的《池塘》……近年来,许多书画名家都曾因作品被造假而饱受困扰,赝品泛滥,已成为国内书画市场的一颗“毒瘤”。在昨天上午开幕的李刚山水画艺术展上,记者了解到针对书画防伪的一项全新技术:20余件参展作品上,都盖有一个特殊的“防伪印章”,通过专业的智能认证设备,就能读取出印章上包含的艺术家及作品信息,从而达到防伪保真的目的。
小小印章,成书画作品“身份证”
小小一枚印章,如何能分辨出书画作品的真伪?原来,奥秘在于印章所使用的特殊印泥。据北京成举艺术品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经高科技合成工艺制成的印泥名为“S—DNA”,是该公司从美国引进的一项全新认证技术。书画作品加盖“防伪印章”后,就等于拥有了商品上的“条形码”,通过专业识读器扫描印章,便可读取出印章内包含的艺术家简历、作品内容等相关信息。据了解,这种特制印泥不怕水浸火烧,而且不会被磨损剥离,作伪者难以破解复制。
该负责人表示,加盖印章后,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就拥有了自己的“隐形身份证”,即便作伪者仿出了文字、图案,但没有他们的“防伪印章”,仍然无法通过最后的防伪认证。此外,该公司还为书画作品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录入作品编码、艺术家手迹等相关信息,并配发真迹认定证书。目前,黄永玉、娄师白、沈鹏、欧阳中石等50余位书画名家都加入了这套保真认证体系,形成了一个人气颇高的书画真迹交易平台。
书画打假,光靠“防伪印”还不够
一位书画鉴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书画市场的保真工作,大都依据专家的鉴定结果,由于鉴定人员的水准良莠不齐,加上缺少行业监管,鉴定结果多有争议。从这个层面来看,“防伪印章”引入的科技认证技术相对客观透明,可以让艺术家和收藏者摆脱“赝品之惑”。但他同时表示,这种认证技术也有其局限性,难以根除书画市场赝品泛滥的“毒瘤”。
“加盖印章的前提是,艺术品公司要与书画家达成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只有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才能使用这套防伪认证技术。对于收藏者而言,购买书画作品时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专家表示,目前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交给画廊、艺术品公司打理,把这些作品都拿去盖个“防伪印章”显然不太现实,“只有从源头上打击书画造假的生产者,同时建立统一的鉴定行业监管制度,才能让艺术家和收藏者都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