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书画鉴藏至魏晋南北朝时趋于成熟。六朝时,随着纸捐画的流行和名家的出现,书画才成为收藏重点,并开展了装裱、品定、著录等活动,鉴藏项目也趋于完备。南齐时,高帝萧道成尤精鉴赏,他将宋内库转来的书画,从陆探微至范微贤42人中,鉴选出348卷,根据优劣评定甲乙。至梁朝,武帝萧衍嗜好书画,不遗余力地搜求历代书画名迹,还经常与陶弘景、萧子云等人一起开展品评、鉴定和欣赏活动。其子元帝萧绎,本人擅长绘画,更锐意访求名迹,在他的努力下,内府收藏远胜于前代。然其损失也很惨重,梁太清二年(548)遭侯景之乱,被焚毁书画达数百函,余画随之运入江陵。承圣二年(553)西魏攻破江陵,萧绎在投降前又将书画和典籍24万卷付之一炬,后被西魏将领于谨从谓炉中拾得400余幅轴书画,遂运往长安。这是书画名迹在历史上首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浩劫。南朝在书画藏品上,往往不钤公司鉴藏印记,只签鉴识者的押署。六朝涌现出一批公私鉴藏家,但未见专门的著录书籍。鉴藏家多存人名,少详细记载,虞和《论述表》记东晋有恒玄、刘毅、卢循等人,《论述启》透露出陶弘景与梁武帝是善鉴者,《历代名画记》所列六朝22位押署人,也都善于鉴定。记录六朝绘画作品名称及有关画家品评的文字,散见于绘画史论著中,其中谢赫的《古画名录》,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较系统的美术史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