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之造假,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现在更是处在“巅峰”期。客观地说,当今的书画伪作已不仅仅只是蒙骗那些艺术界外的普通消费者了,而是常常让那些知名的书画家和鉴定专家走眼,甚者令健在的被作伪(署名)者本人都真伪莫辨。
那么书画作伪“技艺”何以能在短短的数年间便“突飞猛进”、并频频“得手”呢?作者认为它与以下这几个因素有关:一、书画造假已进入高科技时代。赝制书画固然历史悠久,但传统型的造假总是以手工来操作,因此仿品难以真正达到行家眼中的“高仿”状态。现在则不然,自有人陆续发明了书画投影、放大、定形之类的仪器及仿真印刷器械后,加上这几年借助电脑仿制名家印章技术的“普及”,使得书画作伪的几处技术“瓶颈”终被打开。二、网络、数码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艺术与图书市场的繁荣,为书画造假业提供了潜在支持。如今书画作伪者获取任一名家真迹作品及有关艺术创作的信息渠道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选用作伪母本或寻找外围参照物显得极为便利,这给造假带来较大的“变通”与隐蔽空间,鉴定人辨伪与取证的难度则大增。三、做为抵御书画作伪有效力量的鉴定人材出现了严重断层与滞后现象。四、大众媒体及艺术传播机构对书画伪作缺失严格的把关监管机制。近一段时期,一些作伪与售假者沆瀣一气,有意将仿造的某些名家伪作公开出版到某名家作品专集里或刊载到相关的书刊中,也有的打着“学术研讨会”或举办“某名家作品特展”旗号将众伪作拿到专业场馆作集中展示,不少作伪还“借”大众媒体“造势”以误导社会公众。
作者多年置身于国内艺术品市场从事书画鉴定与收藏的专题研究工作,出于维护“国粹”艺术圣洁的心愿和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梳理与遴选,在此就具有“高级仿品”意义的五种作伪手法及其疑伪(文中对本人认定的伪作皆以疑伪字样表示,说明只是个人观点)成品进行披露与剖析,祈望能给广大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带来提醒与警示作用。
一、仪器+绝对克隆
“绝对克隆”系常见的一种书画作伪手法,俗称“下蛋”造假,意即从一母本生出若干子本来。具体指作伪者主观上力求像复印机一样将某位书画名家的某件作品(原件或影印件)原原本本,一成不变地复制出来。事实上,传统书画造假也常用此法,只是因造假者纯以徒手操作,故极少做得到笔墨与造型都十分接近于母本,而往往是顾此(笔墨)失彼(造型),或反之顾彼失此。现在情况已大不一样,好些作伪人以特殊器械来协同作伪,则完全可使子本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