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紫砂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陶都名器紫砂壶就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匪一名。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在古今中外文献上,对紫砂壶有多种称谓,如“茗壶”、“注春”、“茶瓶”、“茗瓶”、“瓦壶”、“泥壶”、“紫瓯”、“砂罂”、“紫砂罐”、“朱泥壶”、“茶注”、“茗注”、“砂壶”、“宜壶”、“砂器”、 “紫砂器”等等,名号不一,称谓互异,但都是指宜兴的紫砂壶。
紫砂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制坯的工具,在明代还极简单。金沙寺僧制壶只用一把竹刀,所谓“削竹为刃,刳山土为之”,到了清初,制壶工具即增加到数十种,主要有椎、碓、钗以及圭形、笏形、贝形、月形和蝎形等工具。后来制壶工具又增加了搭子、拍子、转盘、直尺、矩车、线梗、明针等;而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有竹、木、角、石和金属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一)
紫砂壶如按造型形式分类,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在紫砂壶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生产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于不同造型、艺术风格及发展趋势。其造型工艺特点及装饰艺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其造型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要“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圆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括。紫砂传统造型掇球壶、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造型。方器主要有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方器造型讲究“方中寓圆”,要求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不论是几方形的造型,紫砂壶口盖必须规划统一,任意转动壶盖,口盖准缝吻合。紫砂传统造型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雪华壶等,就是紫砂方壶的典型造型。
二、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花货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这种造型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模拟自然形态。主要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将自然形态变化而来的造型。另外则是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手法,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如壶的嘴、把和的子。花货造型既要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更要表现对象的本质,表现自然形态最美的部分,并要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触觉舒适和使用安全的原则。紫砂传统造型鱼化龙壶、松竹梅壶、翠蝶壶、茶花壶等,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
三、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其特点是将形体分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成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在整体。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筋纹线条纹理清晰,疏密变化得体。制作粗工,要求口盖准缝,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上,都能很滑爽吻合。紫砂传统造型合菊壶、瓜菱壶、玉兰花壶、水仙花壶、葵花壶等,就是筋纹器造型中有代表性的产品。
四、水平壶和茶器造型,不同于一般茶壶的要求。水平壶容积很小,是我国广东、福建一带喝“功夫茶”的器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使用和收藏者,因为喝“功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壶在热水中保持平衡。壶嘴以直形嘴为最多,以利于使用功能及生产工艺。传统式样的紫砂水平壶有线圆水平、扁雅水平、汤婆水平、线瓢水平和什锦水平等,造型美观,制作考察,质地致密,颇为中外人士赏识。茶器是日本民族所爱用的产品。茶器的造型特怔是一般不用端把(传统样式的壶把),而在与壶嘴成九十度角处装一柄,也有连柄都不装的。茶器的口部较大,嵌盖较多,一般用“流”代替嘴。茶器的容量,一般在二百到三百毫升左右,其“流”的根部较大,所以出水爽快。
紫砂壶成型均由手工操作。紫砂艺人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处理紫砂壶造型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形式变化,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复的方法,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另一种是对比的方法,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制坯成型时,紫砂壶类中的圆器,是用传统的“打身筒”方法制成。以这方法制成圆壶,其圆正度与轮制的圆器无异。紫砂壶类中的方器,则是用传统的“镶身筒”手法制成,其工序情形陶板结合法相同,但有许多细致工序是宜兴陶艺所特有,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二)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是由制壶艺人署名刻款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最早见于元代铭壶“且 契茶、清隐”五字草书。至明代,供春、时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壶都铭刻着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壶的底部或壶盖子口或壶把下等不显眼处。如供春制树瘿壶把下刻有铁线小篆“供春”二字;时大彬制凤首印包壶壶底镌“万厉丙申时大彬制”二行楷书。后来,由于茶事业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不仅是制壶人自己落款题词刻于壶上,而且还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赏的书画家、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也纷纷介入紫砂,出样订制的挥毫饰壶。同时,刻画装饰的部位也都移至壶的肩、腹、盖面告示显眼处了。
紫砂茗壶一般不上油,以其本色特性称著。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一度在紫砂壶上施炉均釉、用珐琅、粉彩绘图案和在壶表包锡、镶玉、描金的装饰,或进行抛光及金银丝镶嵌等装饰工艺,也可使产品别开生面,流光溢彩,另创一种艺术风格。现代讲究紫砂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种工艺。此外,还有用本色泥在紫褐色壶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茗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杂件等。
紫砂壶入窑烧炼耐火度较高,不易变型而容易变色,紫砂壶烧成的颜色,本来是一种黯紫色,古雅幽静的色调,器身上布满着“银砂”、“珠粒”,隐现发光,所谓“黝若钟鼎,灿烂琬琰”。以后,经过历代艺人的调墨、沉香、水碧、冷金、闪色等,此外还有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桔柚黄、新桐绿、琅 干翠等名称。其中最好的是紫色,如果紫色的壶再入窑烧炼,即成青黑色,俗称“乌灰”,古雅可爱。这些多种多样的颜色,有的是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是艺人们利用不同的泥料调制配合,并在烧炼中发生的种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即前人所谓“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三)
当代紫砂茗壶的特怔是: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立体化。作为茶具紫砂壶,它厚薄有度,端握顺手,注茗流畅,用来得心应手。作为壶艺,它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体,圆器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器线面挺括,轮廓分明,筋纹器节奏有序,纹理精巧;塑器肖形状物,理趣兼备,体现了高度的美学法则。特别是在装饰上展现出多体书法的诗词歌赋、花鸟山水及图案人物等等,使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壶艺融为一体,更增添了迹外传神的韵味,使人饮茶之余,油然产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当代紫砂茗壶的制作技术及装饰艺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紫砂泥色彩的调配更加运用自如;纹饰采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书画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造型也更加新颖别致。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壶艺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创结合,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艺术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宜兴紫砂工艺厂送展的系列紫砂茶具,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充分显示了中国紫砂茗壶的独特艺术风采。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谈跃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工艺美术师。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197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吕尧臣工艺美术大师学艺。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对陶瓷造型艺术做倾心研究,工艺技法更趋完美,作品追求造型优雅,做工精致。在传统中创出新意,显得古朴典雅,颇驻心力,技法上筋纹丰满,俏绶流畅,繁而不乱,艺术内涵凝重,传统功力扎实,艺术风格体现淋漓尽致。得到同道与收藏家的盛赞。1991年与山水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合作创制的“杜甫诗意”“百图壶”“博浪槌壶”被香港、英国、美国茶具博物馆收藏。众多作品经常被《壶中天地》、《紫术金砂》、《天地方圆》、《茶与壶》、《中国收藏》、《中国画家》等等杂志刊载介绍,被编入《中外名人大辞典》。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精品壶“祥瑞提梁壶”、“谈氏掇只壶”、“情竹壶”、“竹韵壶”、“天竹壶”、“汉竹壶”等等作品荣获金、银、铜奖。2001年9月被上海东方电视台专题报导。2002年9月被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第三十一期刊载;2005年汉竹壶被中央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5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制作节目,众多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