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语者漫记(组诗)
正文:
1
别总控诉地震局
也别诅咒佛
倾汜的校舍
瓦砾间伸出的小手
佛不佑我国人
我国人佑国人
2
在救援队我发现一组人马
是邻国的,他们操着芥川的语言
他们搜索受难的群众
一经发现生命迹象
他们坚持到底
尽管救出的母子已经死去
他们依旧低首默哀
我看到内心里的仇人
对生命的尊重
3
"哀悼中国人民"
某国要人留言让我别扭
对于我们别谈爱心
地震于我们
只是失去家园
绝不是国格
眼泪雨中洒落
内有不屈灵魂
4
默哀的三分钟
一分长于百年
留下的是伤害和惶惑
站着那踯躅不前
数字不断刷新
都是条条人命
5
地震第二天
去大金台听相声
还真笑得出来
那庸俗段子
与入场前小买店
的现场直播成反比
活人与地下的人
情感无处皈依
既不如流水落花 零落成泥
更不如蟾蜍知道逃生
6
警报鸣响时
站在窗边
仿佛风声鹤唳
不知原委
附近小学的国旗
悄然下降
我心猛地抽搐
深感奇耻大辱
7
二十天前
在秦始皇求仙入海处
在栈桥尽头遥望大海
以为海天相接的地方是天堂
海滩上拍婚纱照的情侣喜不自禁
游客与我擦肩面露善意
十天后天翻地覆
沙发上的身体颤动
想到幼时躲地震棚
记得那些天总下雨
阴霾挥之不去
土坯房歪倒
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傻子般地叹息
我也身从此心
8
他头上的那块疤很显眼
唐山地震留下的记忆
我很少问及那年的事
怕触及他的痛处
那次我和他回老家
他执意带我到纪念碑
说在那的名字里
就可以找到母亲
9
楼房的残骸散落着
可以看出第一层楼
向西剪切滑动
原三层楼被地壳
无端吞没了一层
只有藏书楼巍然屹立
这并不含有任何寓意
我们坐在瓦砾上聊天
我忘了当时谈的
毕竟那时距今已十年
恍惚我只清楚那一句
"地震没击垮唐山人
有时我遇到挫折
会来这坐坐
内心像颗攥紧的拳头"
10
5月12日汶川地震
全民都成诗人
那官商两界的登徒浪子
立即化为处子之身
11
废墟里的石英钟
停在地震发生那刻
瓦砾间
一个三岁孤儿
见成年男女
不由分说喊"爸妈"
12
对于生命凌辱的言论和诗
让我对人生和生人不断绝望
诗人以诗佑国
无愧为社会良心
13
在靠近车站的小饭馆
俩人互相盘问近况
我讥讽她刚进社会
碰壁后脾气会好点
她问我是否找新的女人
还下意识问我是否捐款
"准备捐"
她建议我别捐了
留点钱活着多写小说
我说遭天灾
我是人必须捐
她捐了100,说算我捐50
我说跟她散了 不该算
我想要捐就捐100
我曾在楼下的募捐箱
转了好几圈没靠近
我害怕这点钱没到灾区
就已落到他人手里
14
大雨笼罩着罗生门,穷途末路的仆人发现白发老妇在揪女尸头发。他抽出钢刃讯问老妇,她狡辩说那死去的女人也不是好东西。最后他揪下老妇的衣服,声称是为了自己不被饿死,然后扬长而去。
三十二年前的中国某城,也是一位老妇扑到在一个青年尸体上面,大声哭着说:"我的儿啊,你死的好惨"。她趁机摘下死尸的手表,然后又扑到另一具尸体面前……这正是地震后第二天,郊外的农民开着拖拉机闯进市区,欲抢掠物品。行进中被举着砖头的市民在路口拦住。
将芥川《罗生门》和《竹林中》改编成电影的少年黑泽明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差点被压死在书店的废墟中。劫处逢生后,他被哥哥带着去看地震后的市区,哥哥强迫他看地震后形态各异的尸体。哥哥曾指着一具坐着被烧死的尸体,对怯懦的他说,“死得庄严哪”。 在黑泽明二十三岁时,他哥哥反而心里没过这个坎而自杀。
在四川清平磷矿,逃命的矿工亲眼目睹了两座大山合二为一,堵住奔流而下的河水,那迅速被围堵成为堰塞湖。从山谷里向外走的人被全部冲走,山体滑坡瞬间将人埋了一二百米深。其余的幸存者17天来靠吃野菜维持生命,当看到空投的食品时才恢复了信心。当被营救时有个汉子仍然惊惶未定,说到当时的景象忍不住将头埋在胸口。
(2008年5月-6月)
译文赏析:
作者介绍:
任知,
任知(1973—),原名王韧之,天津人,曾在南开大学学习经济,现在为自由职业者。作品散见种民刊,有诗入选多种诗集。
任知(1973—),原名王韧之。诗人,诗评家,作家,乐评人,影评人。南开大学毕业,大学时开始诗歌、小说创作。之后去北京、深圳生活。曾为假日100天人文版编辑、昆明生活新报、广州信息时报专栏作家,有文章散见《北青报》、《南方都市报》、《非音乐》、《城市画报》各类报刊杂志,大量诗歌、理论入选《葵》、《新大陆》、《中西诗歌》、《诗参考》、《赶路》、《诗探索》、《中国诗人》、《诗歌月刊》、《星星》、《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新诗选》、《中国诗典》、《70后诗集》、《被遗忘的经典诗歌》等。现居天津,曾参加北大未名湖诗歌节、人民大学诗歌节、北欧昆明奈舍诗歌节、南开大学穆旦诗歌节,主持“个"诗歌论坛,主编民刊《个》。著有诗集《鼓屿心》一部。
以孤绝抵达虚无——解读任知(华昕)
任知的诗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淡然”,没有那种一望而知的摇曳生姿的个性。诗歌的个性乍看就是语感上的刺激,然后才论其他。可任知没有,如果你是个没有耐心的读者,或者迟钝的只对表面的火花有所反应,顶多是个生理反应,那么任知不会引人瞩目。谁让他藏得深,在每个普通的针脚上都埋上了地雷,质疑的地雷,坚硬无比的地雷。这地雷是他诗歌的爆发点,语感就是引线。你没被他语感吸引,当然也乐得没被地雷炸着。情感的地雷没多少人喜欢被引爆。他的情感是超脱人间世事万物的大悲大喜,是一颗心在与虚无对抗时的不卑不亢,是对凡庸人生痛彻骨髓的悟道,是理想幻梦与冷漠现实的绝望对峙。这就是任知的力量。因其苛刻和执着,就这性格就不伤春悲秋,其语感粗粝如沙子,放进胃里能百般折磨你。
任知的诗歌在我眼里大致分为是两类,一是:对小人物的关注和世俗事物的批判是一类,因是身边事,或臆想或超乎常理发生,经他的演绎,就马尔克斯了,这些东西写得很沉得住气,冷幽默就是冷幽默,他用近乎枯涩的文笔起承转合,很完美的处理冷幽默的内在张力,以《逃离》为证。写悲剧呢,也别具一格,他没心没肺的处理一件悲剧很拽,以《读乞丐的诗》为例,他将“抒情”简化,紧扣几个细节完事,语言节制以现胸怀。沉痛类的也有,《失踪的女人》为例,控制的很紧凑,不让你喘气,就给你扎上一刀。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威力。当然还有其他样式的,也别具一格,但有个共同点,在控制上达到吝啬的程度,文笔也跟着韧度极高。
如果上述题材可称之为广度上的探险,还有一类是深度上回旋,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静》、《垭口》、《野草》、《痕》等很有鲁迅风骨的作品,一种孤绝感扑面而来,思辨、深邃和虚无,紧紧扼住人的灵魂,他不着眼于“疼痛”,简洁练达,有容乃大。还有即景的,跟古代的诗人一样,他也有感慨,借此抒发,至少对自己是个释放,况且他还认真的固执的与这些景达到了通感的程度,很了不得。还有最深的就是《限制》、《畸情》、《别》等,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不可能提炼出这种痛感的作品,任知有颗鲜活的心脏,敢爱敢恨,其中蕴涵着猜疑、悲伤、怜、容忍、苦涩、孤独,这些构成了“情”的深度。到最后我还是要说到语感,任知“个性”真挚,不伤情,很酷,坚韧的要命,他的诗耐读,味道很醇厚,醇厚也是词不达意,反正是余音缭绕吧。
任知从诗歌美学的向度上很固执,这是众所周知的,我就想说,你的路走下去就是独成一脉。至于你谈到自己的目标是“天马行空式”的诗歌写作,我觉得你已经很潇洒了,你的探索也很潇洒了,在我眼中你是个孤胆英雄。英雄本色就在你身上,你的每次尝试都涂上了孤绝的色彩。没人的时候,我真把你当成了诗歌偶像,况且你也不在乎关注。我想任知的诗写给未来的,他“信天使在屋顶上飞翔”。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