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杂咏四首
正文:
其 一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当辨证法。
其 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鸟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其 三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其 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
译文赏析:
解读]
这四首《教授杂咏》虽属旧体,但只能算作打油。龚自珍有名言曰:"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鲁迅才高八斗,偶而搞点游戏之作也是猪八戒吃豆芽——小菜一碟。不过鲁迅的游戏之作也自有其大思想家的风范,绝不是为娱乐而娱乐的无的放矢。比如这4首,其实是一组相当有份量的讽刺作品。
从形式上看,每首5言4句。除了2、4句押一下韵脚外,格律比较随便。所押韵脚也不够严。如"十"和"法"虽皆为入声,但一属"缉"部,一属"洽"部。‘妇"和"路"一属"有"部,一属"退"部。其他平仄更不讲究,只能看作是古不古、律不律的打油体。不过这种诗体倒是录适合于嘻笑怒骂的讽刺之作的。
第一首咏的是钱玄同。
钱玄同,浙江吴兴人,本名钱夏。1887年生,1937年卒。早年留学日本,和鲁迅、许寿裳、周作人等过从甚密,关系较好。读过《呐喊》的人,都记得《自序》里特别提及的一位"金心异",这就是钱玄同?封建复古主义者林纾为了发泄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刻骨仇恨,写了篇名曰《荆生》的小说,恶毒攻击陈独秀、胡适和钱玄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金心异"就是小说里用来影射钱玄同的一个人名。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确也很打了几回硬仗,新文学史上的著名的"双簧戏"就是由他和刘半农合作的。但随着革命曲深入,新文化阵营也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本来言词激烈的钱玄同则逐渐走向保守、乎庸,躲进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心安理得地做起他的教授来。据倪墨炎考证:"从l925年下半年起,鲁迅和他几乎没有了任何联系。"1929年冬,鲁迅北上省母,竞根本不愿再同他搭腔了。1930年2月22日,鲁迅在《致章延谦》信中说:"疑古玄同,据我看来,和他的令兄一样性质,好空谈而不做实事,是一个极能取巧的人,他的骂詈,也是空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的话";1934年5月10日,鲁迅在《致台静农》信中又言:"北平诸公,真令人齿冷,或则媚上,或则取容,回忆五四时,殊有隔世之感。""诸公"中当然包括钱玄同;而钱的前后判若两人的"隅世之感"正是本诗所要揭示与嘲讽的焦点;画了钱的尊容,就显现了"诸公"的嘴脸。(本段转自夏明钊《鲁迅诗全笺》)
钱玄同早年有句名言:"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此时他早已年过40,却仍然悠哉悠哉地做着教授。所以鲁迅嘲讽他"作法不自毙"。成语"作法自毙"典出《史记·商君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鞅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规定没有证明的旅客要治罪,结果自己倒雷。后来"敝"演为"毙"。鲁迅巧改成语,恰恰对应着"枪毙"的"毙"。绝妙讽刺,令人大乐。
钱玄同在北大还有句名言:"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所以鲁迅后两句揶揄道;"何防赌肥头,抵当辩证法。"肥头是指钱的大胖脑袋,鲁迅在《两地书·一二六》中说他"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抵当即抵挡,阻止之意。全诗是讥讽钱玄同早年过于激进,空唱高调,不能身体力行,晚年则转而保守。这正如鲁迅在《对于左冀作家联盟的意见》中所说:"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关在房子里,最容易高谈彻底的主义,然而也最容易‘右倾'。"钱玄同的道路是颇有典型性的,所以鲁迅的这首诗,锋芒所指,非仅其一人。语气上,虽辛辣而下侮辱,是一种对老朋友的责备口吻,距离感掌握得极有分寸。
第二首咏的是赵景深。
赵景深,四川宜宾人,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主编《文学周报》,当时任复旦大学教授和北新书局编辑。他主张翻译外文"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但鲁迅指出他的译作中有一些错误,并以这首诗来挖苦取笑一下。赵景深把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怪"误译为"半人半牛怪",以"马"为"牛"。照此引申,天上的牛郎星岂不成了马郎星?那么牛郎之妻织女星岂不成了"马郎妇",而"马郎妇"是佛经中之一典,所以鲁迅大幽其默,说"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可怜"、"化为"二词,深得谐趣,意在讥嘲赵景深说:瞧你犯了多大的错误啊!把人家的媳妇都给改嫁啦!赵景深还曾将契诃夫小说《万卡》中的天河(或银河milky way)误译为"牛奶路"。本来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每年7月7日之夕,鸟鹊集于银河之上,搭成鹊桥使牛郎织女二星相会。如今银河成了"牛奶路",鸟鹊当然迟疑,未必再来丁。后两句与前两句在用典上有共同的传说背景,把赵景深的两处误译巧妙的编织在一起,以解构经典传说的手法造成一个诙谐的笑话,实际上是非常形象地批评了赵景深的翻译主张。意渭按老兄之见,这样的笑话还不知有多少呢!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地攻人之短,而是把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严肃的学术问题举重若轻地以艺术手段展现出来。幽默而不油滑,严峻而有善意,能使人心服口服,于笑中深受教益。后来,赵景深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鲁迅的批评。
第三首咏的是章衣萍。
章衣萍,安徽绩溪人。当时任上海的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是北新书局的重要撰稿人。章衣萍当时为北新书局编世界文学译丛,并说:"我们应该老实承认自己的文学艺术以及一切东西多不如人。"所以鲁迅大有深意地冷嘲道:"世界有文学",意思是说在这位教授眼中,中国哪有什么文学:一切都是洋人的好啊!实际是批判文学上的一味崇拜外国的错误倾向。
章衣萍的作品多涉情欲,格调欠高。他曾在《枕上随笔》中说:"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所以鲁迅第二句来了个"少女多丰臀"。这在句法结构上与第一句是对偶的,但上句何其雅致,下句何其不堪,两相对照,令人喷饭。鲁迅惯用这种拆穿西洋镜的"颠覆"手法来直通批评对象的本质。两句相联,意谓这位教授的档次不过如此,还侈谈什么世界文学呢?
据说章衣萍还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曾说过:"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第三句"鸡汤代猪肉"即指章衣萍的这种享乐派头。前三句分别指章衣萍的三件事,而第四句着一"遂"字.表示这一结果与前三句是大有关系的。北新书局成立于1924年,韧设北京,后迁上海,与鲁迅关系较密切。1931年因出版销售进步书刊,为政府封闭;复业后,以编发世界文学译本及性欲、色情书籍等获利颇多。1932年因出版民间故事《小猪八戒》有辱回族而用致回民团体的激烈责难;另据王尔龄考释,"承当时担任北新书局编辑的杨晋豪先生见告:‘那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后来成为大汉奸),是回族上层人物,他批了一道义文',北新就遭了殃。"鲁迅1932年11月3日致许寿裳信中说:"北新所出小册子,弟尚未见,要之此种无实之言,本不当宣传,既启回民之愤怒,又导汉人之轻薄,彼局有编辑四五人,而悠悠忽忽,漫不经心,视一切事如儿戏,其误一也。......北新
为绍介文学书最早之店,与弟关系亦深,倘遇大创,弟亦受影响,但被局内溃已久,无可救药,只能听之而已。"很明白,鲁迅认为北新掩门与章衣萍辈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参夏明钊作)
所以,第三句的"猪肉"也不妨可以看作有双关之意。全诗一气呵成,节奏较前两首稍快,语气却冷竣得多,仿佛是眨着一只眼,用嘴角撇出的一串嘲弄。挖苦得比较彻底,几乎没有留什么情面。这不是说鲁迅笔头毒辣,而是表明他对章衣萍这类比较无聊的文人是十二分厌恶的。
第四首咏的是谢六逸。
谢六逸,贵州人,曾留学日本,时任复旦大学教授和商务印书馆编辑。他编选过许多小说、童话,便以"编选家"自居。所以鲁迅破题便称其为"名人"。这位名人编过一本《模范小说选》,1933年3月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书中只选了鲁迅、茅盾、叶绍钧、冰心、郁达夫五人的作品。他在序言中说:"......国内的作家无论如何不止这五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在我所做的是‘匠人'的工作,匠人选择材料时,必要顾到能不能上得自己的‘墨线',我选择的结果,这五位作家的作品可以上我的‘墨线',所以我要‘唐突'他们的作品一下了。"所以鲁迅第二句说他"入线云有限"。意思是能够入得上这位名人的墨线的作者实在大有限了。这两
作者介绍: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出版有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编辑本段作品及简介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辟了白话小说之先河。其中《孔乙己》本文收录在《呐喊》中,是在《阿Q正传》之前翻译社会的封建思想的主要篇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