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古董们”的复活故事,《博物馆奇妙夜》曾给出过天马行空的答案。
夜晚来临,博物馆里的史前生物、古代战士、传奇英雄、原始人全都活了过来。恐龙化石开始在馆里狂奔、复活节雕像张口便要糖吃、总统罗斯福对博物馆管理员拉里达利讲起了“人必须依靠自己才能活得精彩”的人生道理。
那些原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社会相隔甚远的历史标本在顷刻间复活,打了拉里个措手不及。
当然,对于这类电影,我们一般都不会去追究其情节的真实性,毕竟就像TVB里那句经典台词一样,“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而科幻电影嘛,最重要的当然是脑洞清奇。
但若非要去求证,现实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实例。毕竟电影桥段和生活本来就难辨真假,这种“超现实”的事件也不例外。
比如,敦煌壁画上乐器的“复活”。
0 1 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古代乐器陈列馆
闻名世界的壁画有很多,但像敦煌壁画这样,大规模留下连续千年乐器图形和乐伎形象的,全世界仅此一处。在敦煌4.5万平米的壁画上,古代乐器多达4549件。
虽然这些乐器几乎都被佛国里的文艺骨干——伎乐天演奏,但它们却不是“只为天上有”,而是在北凉到元代十个朝代中真正存在和流行过。
这些乐器既有中原传统的,又有西方舶来的,也有敦煌本土的,囊括了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弦乐四大门类,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让敦煌壁画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古代乐器陈列馆”。
0 2 “复活”的千年古乐器
同样是“复活”,但乐器的“复活”远不止电影里演的——“只需天一黑,原形便可现”那么简单。
能工巧匠们一千多年前在壁画上绘下的图像,是敦煌乐器复原唯一可参照的史料,除了这些曼妙的倩影,乐器复原再无其他直接线索可追寻。仅凭单一的图形就要将乐器的形制、结构、音响全部盘活,难度可想而知。
早从上世纪起,敦煌研究院的庄壮和郑汝中先生就开始对壁画上的乐器进行研究考证,1992年,第一批仿制的65件敦煌乐器出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箜篌、五弦琵琶、葫芦琴、筚篥、瑟等245件消失了千年的古乐器从壁画中走出,以可触可感的形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柿子菌在此先略举一二:
雷 公 鼓
这件出自莫高窟329窟的雷公鼓应该是敦煌众多乐器中最酷炫的一件。十二面色彩鲜艳、大小不同、音区不一的鼓环绕一周,鼓手站立在中间,上下左右回旋敲击,制造出来的效果不输给摇滚乐队中最火爆的架子鼓。
方 头 琵 琶
因为“反弹琵琶”的造型,琵琶成为了敦煌壁画中知名度最高的乐器,而从多达700件的绘制数量看,琵琶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敦煌壁画中出镜率最高的乐器。方头琵琶与“反弹琵琶”同出于莫高窟112窟的《观无量寿经变》,电影《妖猫传》中便出现了类似的唐代五弦琵琶。
方 响
这件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从宋代之后就渐渐失传的乐器在敦煌201窟壁画中可见。方响通常由十六枚厚薄不等、上圆下方型铁块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用小铁槌或者木槌敲击发声。有别于传统演奏五声音阶的乐器,方响可以和钢琴一样,演奏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阶。
03 壁画上的“仙乐”
先来看一张图:
中唐 观无量寿经变 局部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12窟
这幅1000多年前的壁画呈现的不仅是观无量寿经里阿祢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法的场景,还绘出了一场“仙乐盛宴”。
画中,专司乐舞的伎乐天们有的抱着琵琶、有的手持排萧、笙、海螺...不仅如此,天上还飘着各色乐器,它们身系丝带,不用弹奏,自己就能在空中发声,这种奇幻场景在敦煌壁画中被称作“不鼓自鸣”。
画师们大开的脑洞和用在乐器上的浓重笔墨让这幅壁画跟那些飞在天上的乐器一样,自带音效。作曲家姜莹曾说“这幅壁画让我似乎听到了伎乐天人鼓笛共鸣、管弦齐奏的声音。”
那么充盈在壁画上的“仙乐”到底是什么声音呢?听听这首由中央民族乐团用敦煌古乐器演奏的《极乐》便知道了。
《极乐》由姜莹创作,是中央民族乐团排演的最新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中的乐段,乐曲的灵感正是自这幅《观无量寿经变》而来。舞台上,演奏家们成为了伎乐天,奏着直嘴笙、埙、细腰鼓、五弦琵琶、排箫、瑟、莲花阮这些从敦煌壁画上复原而来的乐器,把时空拉回到了壁画里飞天奏乐、尽享法喜的盛世。
可惜的是,留声机从爱迪生手中诞生的时候,已经是1877年,彼时离敦煌壁画记录的千年历史又去百年,敦煌乐器的原声早已随壁画的鲜艳色泽一同堙没,无处遁寻。
但有幸的是,“能工巧匠”们一直都在,后世音乐家们寻着前人在墙壁上留下的斑斑旧迹,又复活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敦煌,古乐器飞至寻常百姓前,袅袅“仙乐”又重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