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题|
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澎湃新闻、雅昌艺术网、百度、搜狐、艺快讯、墨轩臻品艺术网、 一点资讯、墨客网等多家媒体
刘石
探寻艺术之源
自1990年代起,在展厅文化的推动下,书法界涌现了对古代书迹“遍炒”的热潮:小草热、汉简热、尺牍热、写经热、明清大草热……几乎所有的图式资源都被开发出来。如此一来,继承传统的广度有了,但挖掘传统的深度却大打折扣。这样的书法语境,对出生于1970年代的书法家影响颇深。从生活经历上而言,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建立自我艺术认知的关键期,学书中受此影响,极易走上狭小与魔道:不在挖掘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却热衷于在技术层面讨乖巧。
《古诗二首》草书 136cmx33cmx4 2022年 纸本设色
及至今天,书法创作中逐渐显现出的不良倾向,预示着要为当年的盲目狂躁付出代价。尤其是草书,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展馆内悬挂于四壁的丈二狂草,泼墨夸张,线条张扬,却往往经不起推敲,甚至于满纸硝烟,火药味十足。何也?缺乏文化的认同是书法之大忌。没有源头指向的书法,注定要失去艺术的魅力。
蔡肇《泛舟横塘遇雨》草书 45cmx66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多年前,在某书画展览上,偶观刘石先生的书法作品。那是一帧竖条行草,极具磅礴之度、大域之象,在煌煌展厅中格外引人注目。与刘先生相识后,多有交流,得以“全景式”了解其创作面貌。不夸张地说,在当今70后一代书家中,刘石是颇具潜质的一位。他诸体皆精,尤擅行草。古人曾有“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之说,刘石以行草为源,将书法之意境、意象、意趣扩充至极致,继而与其他诸体互为滋养、相互融合,如此功力非泛泛之辈所能为之。
杜甫《登高》-草书 66cmx136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刘石学书,路子正统。初得菏泽书法名家王洪钦先生的指教,其后游京师、访名家,求教于李荣海、张锡良、张世刚、刘文华、张荣庆诸家,孜孜不倦地从前辈名家那里汲取营养。面对浮躁的书坛,他归隐于传统书学的庇护之下,不存心机,不求刻意,不翻着跟头搞创新,以不变应万变,悠游于艺术之境。
李贺《南园》-草书 45cmx66cm 2022年 纸本设色
朱以撒说过,一个当代书家的背后,必然站着许多的古代书家。刘石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直取“二王”一路的帖学派,以二王为宗,倾心浸淫于米芾、王铎诸家,同时熔铸旭素之狂放、鲁直之笔韵,追求新变而不失旧轨,融会贯通,食古而化,逐渐形成了自家面目。行草以外,刘石对篆隶书亦多用心。他对粗犷豪放一派篆隶经典采纳尤深,其隶书古朴高迈,雄浑朴拙,雄厚大气,寓自由于法度,藏精微于磅礴,一经寓目便有一种高雅气质逸卷而出。
孟浩然《宿建德江》-草书 45cmx45cm 2021年 纸本设色
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追问:生宣熟纸之上何以能氲氤出沁人心脾的精神灵光?这大概便是源于笔法的玄与妙。在传统书法中,往往讲求用笔为上。南宋姜夔在《读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观赏刘石的作品,也可领略其对笔法的驾驭能力。其用笔,多用中锋、妙用侧锋,连笔引带、提按疾涩,恰到好处,每一线条都蕴含艺术张力。其用墨,润中带枯,变化丰富,布局上欹正得体、收放适宜、跌宕起伏、奇曲多变,呈现出笔酣墨饱、神完气足的艺术魅力。
戎昱《戏题秋月》-草书 45cmx66cm 2022年 纸本设色
时人常言,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书法不是“艺术孤岛”,不是没有根源的凌虚蹈空,真正的书法大家不会单纯以书名世。刘石先生凭借艺术禀赋和勤奋已然跨越了技法层面的藩篱,而他接下来要面临的该是漫长的文化苦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每一步都会迈得踏实。
王绂《茅斎煮泉图》-草书 33mx133cm 2021年 纸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