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同一条运河:千年运河情,百年共富梦”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在湖州市南浔区的大运河畔启幕。
一部《条例》
守护运河千年文脉的“浙江经验”
大运河(浙江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5段河道,长327公里,流经5个设区市,沿途遗产点13个,涉及遗产区26.58平方公里、缓冲区103.59平方公里。这个动态的世界遗产如何保护?2021年1月1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有效保护大运河提供了法治支撑。《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浙江省坚持“保护优先、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的原则,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浙江对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外核心监控区的开发利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以及国土空间管控的统筹协调,推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截至目前,浙江已实施大运河岸线保护整治工程项目1240个,投入资金41.53亿元,接待人次5105.9万人。
启动仪式现场。倪傲杰摄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规模巨大的大运河遗产面临的保护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条例》,搭建一个全社会知法守法护法的常态化普法传播平台,推动形成全社会共抓大保护的格局。
一个“窗口”
五地联动共同勾勒运河沿岸动人图景
随着《条例》的施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党委政府以及相关省级部门紧紧围绕打造“重要窗口”目标,全力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各项工作。大运河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历史的传承,推动着人们走向无限向往的远方。
启动仪式上,保护运河仍是核心话题。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座运河沿线城市有关负责人视频连线,共同讲述大运河的遗产价值以及沿线民众参与大运河保护、与大运河交融共生的动人故事。
一套系统
构建大运河数字化监测和保护体系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根据需要,明确或者设立监测专业机构。2021年浙江省首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期间,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联合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五地共同成立了“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联盟”。
在2022年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现场,“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据悉,该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一个界面纵览(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基础数据,横向协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等多部门数据,并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世界遗产保护,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大运河(浙江段)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治理能力。
湖州南浔古镇夜景。沈勇强摄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宣传周活动谋划了古城复兴计划、杭甬城市对话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旨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价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运河民俗活动,集中呈现大运河(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合力,共同守护“同一条运河,同一个梦想”。(梅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