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句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
说到吴越争霸,最有名的历史文物,非闻名天下的越王剑莫属,目前出土越王剑中,又以越王句践剑和越王者旨於睗剑最为精美。
春秋时期的兵器主要有戈、矛、戟、剑、弩等等,材料以青铜为主,戈、戟为长兵器,主要装备车兵,剑、匕首为短兵器主要装备步兵。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句践剑,不远千里回到故土,众望所归,也实属难得;它与来自湖北省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吴王夫差矛一起展出,与越王剑再度“交锋”。那么问题来了。
越王究竟是勾践还是句践
越王勾践,生活在约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65年,姒姓,褒姒的姒,他名勾践,也被称为“鸠浅”;武英殿本的《史记》照抄明代国子监用书,其中记载《越王勾践世家》,目录是《越王句践》;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句”字的解释是:[gōu],高句丽,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用作人名,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也就是说,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今天大家都读作“勾践”,原初应为“句践”。
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攻打越国大获全胜,勾践成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三年受尽屈辱,后在大臣范蠡和文种辅佐下,卧薪尝胆、立志图强;公元前473年,勾践统帅精兵灭亡吴国,迫使夫差引剑自杀,吴国成为吴越楚争霸中第一个出局的,而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王。
越王剑因何出名
1965年12月,湖北江陵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600多件文物,一柄青铜剑在棺内的人骨左侧放置,还插入涂有黑漆的木制剑鞘之内。一名开采队员在拿剑时一不留神将手割破,血流不止,这时,剑已历经2400余年,足见宝剑的锋利。宝剑全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重876克,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在剑柄和剑身的中间被称为“剑格”的地方,正面镶嵌着蓝色玻璃,背面镶嵌着绿松石;剑身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虫书铭文,应为:“越王鸠浅(勾践) 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着宝剑主人的身份。
越王勾践剑深埋千年而不锈,纹饰清晰精美,“物以人名”,制工精美,显示出吴越之地铸剑师的卓越技艺。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时人誉为“天下第一剑”,是一把王者之剑。
为何越剑在湖北出土
香港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根据该楚墓中一起出土的竹简研究,认为墓主人邵固即邵滑。邵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吕先生进一步从《史记甘茂列传》和《韩非子·内储说下》所载史料剖析,认为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离间越国内部关系,诱发越国内乱,而楚怀王乘越乱之机而亡越。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楚怀王把从越国掠夺回来的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赏赐邵滑。邵滑死后,将这把驰名天下的宝剑殉葬,以显赫他生前的功绩(见《厦门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陈振裕先生则从这座楚墓出土的竹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与其他墓葬的同类器物分析比较,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墓主邵固并非邵滑。
史书记载中的邵滑在楚怀王十五年以前就是楚国的一位老练的外交家,“齐破燕”后,曾担任联赵、魏伐齐的重要使命;尔后又被派到越国,为越王所用。五年后,由于邵滑在越国搞离间活动,使越国内乱,楚国便趁机出兵灭掉越国,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根据史书和竹简所记,楚越关系在楚威王之前很是密切;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而勾践将他珍贵的青铜宝剑作为嫁女之器,流入楚国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墓主邵固是楚国王族,从他祭祀先王、先君推测,他是楚悼王之曾孙;竹简中还记他常“出入侍王”,说明他与楚王的关系非常密切。楚王为了表彰其忠心而把名贵的越王勾践剑赐葬邵固墓中,也是很有可能的(陈文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众说纷纭,权作一观,这也是历史留给当下的我们的一个谜题,也许未来更多文物的出土相印证后有答案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