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中焘:如何正确理解潘天寿
——潘公凯答学生问
问:不久前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了“浙东之光——馆藏甬籍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及研讨会,在研讨会中有专家提出了建立“潘天寿学派”的主张,并在美术报和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长文。此事也引起了一点争论。我们想听听潘先生的看法。
答:宁波的研讨会我事先不知道筹备过程。开会前两天才得知卢炘老师要在会上提出“潘天寿学派”这个称号,我有点惊讶。随即给宁波美术馆和卢老师发了短信,明确表示不赞成这一提法。宁波美术馆马上同意将主题改掉。但有些论文已编到书里了,来不及改了。
问:“潘天寿学派”这一提法听起来也是挺好的呀,您为什么不赞成呢?
答:卢炘老师当然也是好意,想进一步推进潘天寿研究。但我认为推进研究要多做扎实具体的研究工作。这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艺术界同道共同参与、探讨,没有必要将潘天寿局限在某个“学派”里,也不需要打“学派”或“画派”的旗号。我的观点是:
1.我们可以最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潘老先生还在世,他会同意“潘天寿学派”这个称号吗?——他肯定不会同意。他教学生,一直不鼓励学生学自己,他也从不拉队伍、扛大旗。他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他一生反对门户之见,不赞成文人画末流的派系之争。老先生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没有必要硬扣到他头上。
2.老先生一生,确实如卢炘所说是正气、正学与正道。但这是为人治学的行事态度,而不是学术研究的观点方法。“学派”的基本特征是学术观点方法与他者的区别,并具有排他性。正如孔令伟所说:潘天寿的艺术理论从开始就不是董其昌的“南-北”框架,而是世界视野的“东-西”框架,他捍卫的是中国绘画的世界地位。这不是学派观点,而是民族文化自信心。把潘天寿及其后继者称为学派,就把大事说小了。
3.眼下艺坛学界,往往容易浮躁,大话空论多,扎实研究少。潘天寿研究和美术史论研究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需要深入。尤其是画面分析、笔墨研究,更是缺少深度,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真正理解老先生的气度胸襟,才能理解他的正气、正学、正道。
问:听说潘老先生的几个大弟子(直接教过的学生)也不赞同“学派”这一提法?
答:是的,他们都觉得不妥。我们都认为要正确理解潘天寿的思想和精神。希望东西南北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潘天寿研究,弘扬民族艺术,继承老先生的博大胸怀和文化自信。(潘公凯)